新建步行系统 松山南北有通途
澳门杂志
150期
  • 行人隧道南广场

  • 行人隧道南广场地图标示

  • 南广场保留了一棵老树,将大自然融入步行系统中。

  • 为了明确展示澳门历史城区的不同特色,我们分别选择了妈阁庙、议事亭前地、大三巴牌坊及东望洋灯塔4个区域作主题。地上则以该区的碎石路图案,又或者具有代表性的主题图案,用花岗岩铺砌地台。 —— 黄中原

  • 东望洋灯塔区地台图案以圣母雪地殿教堂前门上方的窗形为灵感

  • 黄中原表示,地台「石仔路」图案灵感皆来自该区的世遗主题。

  • 大三巴牌坊区

  • 议事亭前地区

  • 妈阁庙区

  • 隧道中段设有升降机塔楼,棕色外墙可令塔楼在视觉上融入山体中。

  • 「环松山步行系统」设有清晰路标指示

  • 桥面栏河在阳光照射下投出波浪形影子,为地面增添别样的视觉效果。

  • 由于担心工期会因此延误,经与公司高层领导商议后,改为南北两端同步开挖。刚巧当时贵阳地铁工程完成了开挖隧道工程,我们便立即向内地的承建公司,租借多一台较大型的挖进机,从南北两端同时开挖。此举虽然增加了施工的成本,但大大提高了效率。 —— 莫淳荣

  • 由于松山山体的花岗石韧性比估算高,大大增加了开挖难度。

  • 松山行人隧道贯通后即加紧推进余下工程

  • 「环松山步行系统」工程主要包括开辟一条贯穿松山南北两端的行人隧道

未能播放Youtube视频
行人隧道南广场
行人隧道南广场
行人隧道南广场地图标示
行人隧道南广场地图标示

澳门市民期待已久的「环松山步行系统」已于今年10月1日正式启用,当中最受注目的,是由南到北贯通松山的松山行人隧道,不但为往来新口岸及高士德两区的市民,提供多一个快捷出行的途径,系统将大自然元素融为一体的设计,以及用澳门世界文化遗产作主题的装饰,亦为忙碌都市人营造出舒适写意的步行空间,获得不少市民赞赏。

南广场保留了一棵老树,将大自然融入步行系统中。
南广场保留了一棵老树,将大自然融入步行系统中。

 

短片

环松山步行系统 从城市穿梭自然

 

大自然与城市融合

参与「环松山步行系统」设计工作的「巴马丹拿建筑及工程师有限公司澳门分公司」建筑师黄中原介绍,今次项目的设计概念源自于「如何将人与大自然融合一起」。他期望透过对自然环境及生态的尊重,以及为下一代保育大自然的理念,营造出一个可持续发展及绿色的步行环境,让大家在短短的数分钟步行时间,暂时忘却都市的繁嚣。

黄中原指出,这次工程犹如一趟探索人与大自然无缝融合、和谐共生的旅程,让使用者有从大自然穿梭至城市的感觉。由于行人隧道贯穿松山山体,设计时须兼顾功能性及与大自然环境的协调。从开始设计,到最终方案「拍板」,经过了7个以上的修订方案。

为了明确展示澳门历史城区的不同特色,我们分别选择了妈阁庙、议事亭前地、大三巴牌坊及东望洋灯塔4个区域作主题。地上则以该区的碎石路图案,又或者具有代表性的主题图案,用花岗岩铺砌地台。     —— 黄中原
为了明确展示澳门历史城区的不同特色,我们分别选择了妈阁庙、议事亭前地、大三巴牌坊及东望洋灯塔4个区域作主题。地上则以该区的碎石路图案,又或者具有代表性的主题图案,用花岗岩铺砌地台。 —— 黄中原

世遗元素增文化气息

黄中原介绍,松山行人隧道是「环松山步行系统」的主体工程,隧道总长约300米,设有每边各5组的水平自动步行系统。为了丰富使用者的步行体验和切合澳门世遗城市的特色,在每个接驳处,皆以背光冲孔铝合金板组成的世遗主题壁画装饰。「为了明确展示澳门历史城区的不同特色,我们分别选择了妈阁庙、议事亭前地、大三巴牌坊及东望洋灯塔4个区域作主题。地上则以该区的碎石路图案,又或者具有代表性的主题图案,用花岗岩铺砌地台。」

东望洋灯塔区地台图案以圣母雪地殿教堂前门上方的窗形为灵感
东望洋灯塔区地台图案以圣母雪地殿教堂前门上方的窗形为灵感
黄中原表示,地台「石仔路」图案灵感皆来自该区的世遗主题。
黄中原表示,地台「石仔路」图案灵感皆来自该区的世遗主题。

在4个区域中,他最喜欢的是东望洋灯塔区。「墙身的壁画分别为灯塔、圣母雪地殿教堂及周边遗址建筑物的侧门和钟楼。而地台的图案则取自教堂前门上方的四叶草窗户,化成大小不一的图案相互排列,别具美感。」

大三巴牌坊区
大三巴牌坊区
议事亭前地区
议事亭前地区
妈阁庙区
妈阁庙区

由二龙喉公园方向进入行人隧道,通过第一组自动步行系统后,设置了一个升降机大堂,市民可利用两部垂直升降机登上松山健康径。黄中原介绍,为了让外露于山体的升降机塔楼,从外观上看有融入自然的视觉效果,于是使用了深棕色铝合金垂直饰线作遮阳板。内部方面,建筑师亦花了不少心思,加入不同环保设计,如在楼梯及升降机之间留有适量空间,以及于外墙加上透风窗,营造烟囱效应,助楼梯空气更为流通。

隧道中段设有升降机塔楼,棕色外墙可令塔楼在视觉上融入山体中。
隧道中段设有升降机塔楼,棕色外墙可令塔楼在视觉上融入山体中。

南端出入口位于罗理基博士大马路油站对面,黄中原介绍,在设计南端出口广场时,希望尽量配合山体原来的地形及绿化环境,为了减少对附近自然环境的影响,承建商在施工时大幅减少裁削山体的程度,大大增加了施工难度。他指出,在出入口广场会见到一棵枝叶茂盛的大树,与政府相关部门商议设计时,各方都希望能保存这棵大树,从外观上可以保育原有山体的面貌,同时,行人到达新口岸一方的隧道出口时,大树可以起到光线和景观上的缓冲作用。考虑到大树早已「落地生根」抓紧下方的大石,隧道口一方的设计,例如供紧急车辆进入隧度用的车道,亦要作出相应的修改。

 

以使用者视角审视设计

使用过「环松山步行系统」的市民,相信焦点都会放在行人隧道内,黄中原指出,其实连接南端的行人天桥系统,同样花了建筑师不少心思。除要顾及未来数十年的使用需要,还须关注设计观感、质量、应对天灾的耐受性及使用者的私隐性等因素,「设计行人天桥时,我们探讨过不同的方案,经过反复研究及验证,才得出现时的版本。」

连接南面出入口广场的行人天桥,连接到马六甲公园及综艺馆一带,同时,亦有通道连接便利的过路设施到达水塘休憩区。桥身设计同样以简约、轻巧为视觉上的重点,避免喧宾夺主,影响到从路面望向山体的景观。在结构上,桥面上的遮阳篷采用中央圆柱,取代常见的两旁支撑设计,行人道宽3.7米,支柱两方皆有足够步行空间,同时,亦可让桥上的行人享有180度的广阔视野;篷顶骨架以大自然鸟类的弧型骨架作为设计灵感。黄中原解释,弧型骨架的设计,经过不断调节顶篷的角度及高度等参数,确保在大部份情况下,都能够避免行人被雨水打湿,这都是以使用者的角度作出发。

「环松山步行系统」设有清晰路标指示
「环松山步行系统」设有清晰路标指示

桥面两旁的铝合金冲孔板栏河,同样别出心裁。其图案取自澳门历史城区常见的波浪造型「碎石仔」,既作为栏杆的装饰,亦确保了桥上行人的私隐,同时,每日下午阳光照射到栏河时,冲孔板便会在桥面上投射出碎石路的图案,呼应行人隧道的设计,为地面增添视觉效果。黄中原说:「为了平衡视觉及安全性,波浪纹冲孔板的圆孔大小经过精心计算,避免小朋友不小心把手指卡到孔中。」

桥面栏河在阳光照射下投出波浪形影子,为地面增添别样的视觉效果。
桥面栏河在阳光照射下投出波浪形影子,为地面增添别样的视觉效果。

 

面对挑战随机应变

「环松山步行系统」于2020年11月动工兴建,用了不足两年便完成建设启用,得到市民普遍的赞赏。有份承建工程的「新基业工程有限公司」项目经理莫淳荣忆述,在开挖松山隧道初期,发现山体的花岗石韧性比估算的高,令开挖难度大增。「由于担心工期会因此延误,经与公司高层领导商议后,改为南北两端同步开挖。刚巧当时贵阳地铁工程完成了开挖隧道工程,我们便立即向内地的承建公司,租借多一台较大型的挖进机,从南北两端同时开挖。此举虽然增加了施工的成本,但大大提高了效率。」

行人隧道设于松山山体内,南北两端出口高低相差8.8米,莫淳荣直言,开挖前曾担心斜坡会出现上下或左右错开,「若开挖位置计算不准,即使只相差50公分,南北两端都可能永远见不到对方。」为防止上述情况发生,团队每开挖50至100公分,便会设置监测点,以检查坐标和中线等位置,再请第三方公司检查,是否存在偏差及即时调整的空间。项目最终赶及施工限期前完成,对大家都是一个鼓舞。

由于担心工期会因此延误,经与公司高层领导商议后,改为南北两端同步开挖。刚巧当时贵阳地铁工程完成了开挖隧道工程,我们便立即向内地的承建公司,租借多一台较大型的挖进机,从南北两端同时开挖。此举虽然增加了施工的成本,但大大提高了效率。     —— 莫淳荣
由于担心工期会因此延误,经与公司高层领导商议后,改为南北两端同步开挖。刚巧当时贵阳地铁工程完成了开挖隧道工程,我们便立即向内地的承建公司,租借多一台较大型的挖进机,从南北两端同时开挖。此举虽然增加了施工的成本,但大大提高了效率。 —— 莫淳荣

 

保留原生山体减周边影响

位于松山行人隧道北端出口旁边的公厕,看似平平无奇,但对承建商来说,原来要考量的事情,绝不比开挖隧道少。莫淳荣解释,当时若然采用自然开挖的方式兴建这座公厕,估计需要削走的山体体积,将会是现在的3倍多。「为了减少工程对山体的影响,我们先要在北广场的公厕外兴建一幅1.2米厚的手掘沉箱墙作永久挡土,由于澳门掌握此建筑工艺的师傅不多,我们花了不少时间及工夫完成此工程,总算没有对原本的山体和生态造成太大影响。」

由于松山山体的花岗石韧性比估算高,大大增加了开挖难度。
由于松山山体的花岗石韧性比估算高,大大增加了开挖难度。

莫淳荣表示,曾听到有市民反映,行人隧道位于松山下,担心会非常闷热,他解释说:「由于隧道南北对流,加上两端有高低差,有利空气自然流动,所以在一般情况下,即使在夏季,隧道仍然可以保持凉爽。同时,行人隧道天花上设有风扇,若隧道内气温超过30度便会透过自动感应开启,加强空气流动降温。」

松山行人隧道贯通后即加紧推进余下工程
松山行人隧道贯通后即加紧推进余下工程

「环松山步行系统」工程涉及不少「大动作」,在开挖隧道及吊装行人天桥时,难免影响到士多鸟拜斯大马路及罗理基博士大马路的车辆通行。莫淳荣称,在施工期间,承建商不时与相关部门及专营公司沟通协调,若须采取临时交通措施,皆提前向大众公布。他特别指出,为了提高生产效率,今次天桥建造使用了大量预制组件,省却不少建筑时间。加上组装工程都安排在晚上至凌晨时段进行,最快1小时便可以解封路面,也大大减低了对交通及市民的影响。

「环松山步行系统」工程主要包括开辟一条贯穿松山南北两端的行人隧道
「环松山步行系统」工程主要包括开辟一条贯穿松山南北两端的行人隧道

 

文:邓颖庄  图:宋楚珊、土地工务局、受访者

 


订阅新闻局Telegram政府新闻频道:https://t.me/macaogcs,即时接收最新消息。
订阅频道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局 Facebook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局 Facebook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局 官方微信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局 官方微信
澳门政府资讯
澳门特区发布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局 政府新闻频道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局 政府新闻频道
已复制连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