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建设局 构建无障碍系统便民出行
澳门杂志
150期
  • 行人隧道北广场

  • 环松山步行系统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由于高士德及新口岸区人口稠密,过去,市民要往返两区都须绕山而行或乘搭车辆,为此,特区政府经过多年筹备,终于在今年落成松山行人隧道,为市民创建了舒适的步行环境。 —— 林炜浩

  • 松山行人隧道将高士德及新口岸两区的步行距离,由过去的1,100米缩短至400米,步行全程约需3至4分钟。

  • 行政长官贺一诚于「环松山步行系统」启用前,在行政法务司司长张永春和运输工务司司长罗立文等官员陪同下,视察了系统主体工程的状况。

  • 林炜浩表示,完善步行系统的主要目的,是希望鼓励市民绿色出行。

  • 隧道围升降机

  • 焯公亭步行系统

  • 氹仔基马拉斯大马路空中走廊

  • 黑沙环三角花园行人天桥

  • 潘小姐

  • 李先生

未能播放Youtube视频
行人隧道北广场
行人隧道北广场

近年,澳门特区政府持续透过建立步行网络,串连不同街道及主要道路,又增设升降机等无障碍设施、美化及提升步行环境和周边配套,鼓励市民「安步当车」。为了方便市民往来新口岸及高士德一带,「环松山步行系统」于10月1日正式启用,连同早前完成的其他步行系统,把两区之间的距离拉近,为市民带来更便捷的出行体验。

 

短片

完善各区步行设施 带动市民绿色出行

 

缩短两区步行时间

为改善及优化居民的出行环境,构建绿色无障碍步行空间,特区政府于2012年公布「山边街美化及新口岸和松山行人通道计划」,以美化和开通山边道路、于隧道围行人隧道出口处增设升降机。2016年,于白头马路焯公亭展开「焯公亭步行系统」,连接新口岸、松山健康径和东望洋斜巷。该系统利用行人天桥及升降机等把各出入口连接起来,再添加无障碍设施,方便市民从新口岸步行至松山、仁伯爵综合医院和中区一带。随后,再于2020年招标兴建「环松山步行系统」,连接高士德和新口岸、水塘、外港之间的步行路线。

公共建设局局长林炜浩介绍:「环松山步行系统」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由于高士德及新口岸区人口稠密,过去,市民要往返两区都须绕山而行或乘搭车辆,为此,特区政府经过多年筹备,终于在今年落成松山行人隧道,为市民创建了舒适的步行环境。『环松山步行系统』开放后,立即成为热门『打卡』热点,不论是成人、小朋友或旅客,都纷纷前来拍照留念。」

环松山步行系统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由于高士德及新口岸区人口稠密,过去,市民要往返两区都须绕山而行或乘搭车辆,为此,特区政府经过多年筹备,终于在今年落成松山行人隧道,为市民创建了舒适的步行环境。       —— 林炜浩
环松山步行系统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由于高士德及新口岸区人口稠密,过去,市民要往返两区都须绕山而行或乘搭车辆,为此,特区政府经过多年筹备,终于在今年落成松山行人隧道,为市民创建了舒适的步行环境。 —— 林炜浩

松山行人隧道早于2016年开始筹备工作,特区政府就综合意见,完成「环松山步行系统建设工程」研究,顾问报告认为该工程具可行性,并于2020年4月公开招标,同年11月动工兴建,造价2亿多元。整个工程包括:打通松山行车隧道旁的山体兴建一条行人隧道,接驳二龙喉公园一带至罗理基博士大马路,配合南北广场、无障碍设施如垂直升降机、多组行人天桥,让两区市民可以更快捷徒步前往松山健康径、水塘休憩区,以至水塘马路一带。

「构建步行系统的主要目的,是希望鼓励市民绿色出行。」松山行人隧道将原先绕行松山步行距离,由约1,100米缩短至约400米。林炜浩强调,「环松山步行系统」是经过多方沟通后不断修改方案而成。行人隧道内的设施完善,如设有5组自动步行系统、前往松山健康径的升降机塔楼,加上南北走向呈自然通风,隧道内的高度和宽度都非常恰当,亦增添了一些澳门历史城区的文化遗产元素,让隧道美化不少。

松山行人隧道将高士德及新口岸两区的步行距离,由过去的1,100米缩短至400米,步行全程约需3至4分钟。
松山行人隧道将高士德及新口岸两区的步行距离,由过去的1,100米缩短至400米,步行全程约需3至4分钟。

 

减少施工对周边影响

「环松山步行系统」工程的最长施工期,在招标时定为800个工作天,但在承建商和各方的努力下,最后以500多个工作天完成工程。林炜浩说,面对施工期及预算内完成整个项目,各方都要迎接挑战。「由于松山行人隧道位置较近民居,为免对居民造成不必要影响,所以只在日间施工。为把完工时间掌握在可控范围内,承建商须根据工程进展,随时作出调整。例如在开挖隧道时发现时间不足,经各方商议,最终改为南北洞口同时开挖,才能在限时内完成工程。」

林炜浩指出,隧道两端都是主干道,也有较多民居,加上需要谨慎处理松山山体,在施工期间,特区政府与承建商进行多次沟通及协调,制订多项相应措施,包括安装隔音屏障减低施工噪音外溢;选择在凌晨时分安装较轻巧的预制天桥,减低对车道的交通压力,还有针对山体树木进行保育等,目标都是为着「环松山步行系统」能更好地发挥作用,让市民获得良好的使用体验。

松山行人隧道北端洞口位置本来是二龙喉公园环境资讯中心,因应隧道工程须拆卸及平整场地,林炜浩透露,下一阶段将争取在明年内,于北广场增添一个出入二龙喉公园的大门,让市民多一个选择进入公园使用游乐设施及参观,亦可沿山边石级步行上松山健康径。

行政长官贺一诚于「环松山步行系统」启用前,在行政法务司司长张永春和运输工务司司长罗立文等官员陪同下,视察了系统主体工程的状况。
行政长官贺一诚于「环松山步行系统」启用前,在行政法务司司长张永春和运输工务司司长罗立文等官员陪同下,视察了系统主体工程的状况。

 

未来陆路政策方向

特区政府除了建设新的步行系统,近年亦积极改善行人过路环境,以达到「锦上添花」的效果。林炜浩以去年展开的黑沙环三角花园行人天桥优化工程为例,公共建设局为使用多年的行人天桥三个落脚点加装了升降机,并翻新行人天桥的饰面及顶棚等设施,为市民提供无障碍过路条件。

随着氹仔新建楼宇增加,人口上升,特区政府亦开始了优化离岛社区的交通设施项目,为区内居民提供无障碍及安全的人车分隔步行条件。如起点设置于氹仔湖畔大厦的行人天桥,市民沿步行系统便能到达龙环葡韵、氹仔旧城区一带及望德圣母湾大马路。为优化小潭山瞭望台周边公共空间,特区政府亦特设了观景台及周边观景设施步行系统,让市民可轻易前往该处,眺望横琴十字门水道及澳门半岛南端的景色。而基马拉斯大马路空中走廊,透过马路中央以行人天桥和空中走廊方式,横跨多条主要街道,并连接至轻轨氹仔线运动场站。

林炜浩指出,澳门是一个人口密集的城市,特区政府有计划逐步优化不同区域的行人设施,「东北区人口稠密,交通繁忙,需要有更多照顾及关注。」他透露,公共建设局现正积极研究在慕拉士及林茂塘兴建空中走廊的条件,而新城A区的建设,是未来澳门城市发展的重点,在交通方面,将透过行人及行车天桥,与澳门半岛紧密连接。「我们会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不断优化计划,以配合特区政府《澳门陆路整体交通运输政策》。」

林炜浩表示,完善步行系统的主要目的,是希望鼓励市民绿色出行。
林炜浩表示,完善步行系统的主要目的,是希望鼓励市民绿色出行。

 

近年新建及优化步行设施

隧道围升降机
隧道围升降机
焯公亭步行系统
焯公亭步行系统
氹仔基马拉斯大马路空中走廊
氹仔基马拉斯大马路空中走廊
黑沙环三角花园行人天桥
黑沙环三角花园行人天桥

 

市民心声

潘小姐:方便市民绿色出行

潘小姐
潘小姐

下午时分的松山行人隧道,有不少市民带着宠物来往。潘女士说,以往到水塘遛狗都要开车,「对于小型犬只来说,从高士德绕行到水塘一带,路程较长,未必能够撑得住。现在行人隧道启用,就可以步行前往,方便了一众毛孩家长。」

 

李先生:无障碍设施使用率高

李先生
李先生

带同孙儿前往健康径的李先生认为,行人隧道里环境舒适,开通后的确方便了两区市民,使用率比预期好。不便搭巴士的人士,可以通过隧道来往两区,他亦观察到不少残疾人士使用升降机前往健康径,无障碍设施对他们实在大有好处。「现时接孙儿放学便不需要绕远路了,亦方便带小朋友到松山『放电』。」  

他又指出,世遗主题区的墙身装饰,能加强推广澳门作为世遗城市的特点。

 

文:邓颖庄  图:宋楚珊、市政署

 


订阅新闻局Telegram政府新闻频道:https://t.me/macaogcs,即时接收最新消息。
订阅频道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局 Facebook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局 Facebook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局 官方微信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局 官方微信
澳门政府资讯
澳门特区发布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局 政府新闻频道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局 政府新闻频道
已复制连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