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4日,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下简称「北京冬奥」)开幕式在北京国家体育场(鸟巢)上演,96名表演者高举着各参赛国家和地区名称的「雪花」引导牌,通过舞蹈与地面光影互动,呈现出高雅动人的重头节目《构建一朵雪花》,为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在众舞者中,有4位毕业于澳门演艺学院舞蹈学校,现就读于北京舞蹈学院的在读大一学生:潘美琪、徐容宇、袁韵琴、李若萌参与演出。
潘美琪:庆幸在澳打好根基
从小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学习中国舞的潘美琪,现正于北京舞蹈学院修读舞蹈表演(中国民族民间舞)专业。对于今次能从众多参选者中脱颖而出,入选节目表演团队,她感到责任重大,还很感谢母校栽培。
《构建一朵雪花》融合了现代芭蕾技巧和编舞手法,与潘美琪所学专业的风格有别,她表示:「我衷心感谢澳门演艺学院舞蹈学校,让中国舞出身的我,有机会接触到古典舞技巧、身韵、现代舞、芭蕾和西方舞等课程,让我具备较全面的能力,助我在排练时,更快地掌握到动作和艺术表达,更好地领会编导、导演们的思想核心,准确体现出优雅的气质,将舞蹈动作做到最好。」
俗语说「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潘美琪入选北京冬奥节目团队,过程有点曲折。在选拔期间,她要参加在国家大剧院上演的《为人民而舞》大型演出,因而错过了选拔试,幸好导演组曾到学院挑选表演者,她才能以替补的身份进入团队学习和排练。「当接到老师通知,我可以直接参加节目排练时,心情是十分激动的!由于我比其他人迟了一个月才进入团队学习和排练,感觉到压力是肯定的。」为了不负众望,潘美琪牺牲休息时间勤加练习,经过一段时间后,终从替补演员转为正选演员,更得到编导、总导演的肯定,担任比较重要的位置。
历经123天,在摄氏零下的严寒气温中不分昼夜地排练,在编导老师们的严谨和细致要求下,96名表演者成功创造出完美的北京冬奥雪花。潘美琪说,当时的一切仍历历在目,令人非常感动。「『燕山雪花大如席』,每朵雪花虽各不相同,但却让我们聚合在一起,共同构建成一朵美轮美奂的『大雪花』,美丽了整个冬天。」
她说,张艺谋总导演说过,这是人类共同的一朵雪花。我们就像96片来自世界各地不同的小雪花,汇聚在北京,成为了那一朵人类的雪花,一朵共同的雪花。这是现今就读于北京舞蹈学院的我们,一份无尚荣耀。「我们此次演出不仅展现自己,还代表澳门,更代表着国家!我们4位澳门学生与有荣焉。」
潘美琪表示,小时候曾在电视观赏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现在可以亲身参与北京冬奥开幕式,身为澳门人、中国人,在冰蓝色的灯光下,听着全场兴奋地喊着国家名字,剎那之间,灯光全变为红亮,在大家的欢呼声中迎接着我们的雪花来临,那一刻让人热血澎湃。「能站上北京冬奥开幕式的舞台,是我一生的骄傲!我希望带着这份收获继续向前,赴约美好的未来!」
首年来到北京舞蹈学院升学,不能和家人一起过年,心情难免有点牵挂。潘美琪说,一个人在外,虽然非常想念家和亲人,也只能以短讯、视像的形式表达祝福和想念,但家人和朋友都为我能参加北京冬奥开幕式而感到骄傲,亦十分理解和支持我!她说:「由于大家都未能回家过年,所以老师贴心地为我们举办了迎春活动,让我和同学们欢乐相聚,所以我们并不孤单。我们这群志同道合的舞蹈生凝聚在一起,有共同的目标,互相扶持,互相鼓励,让这个新年过的很有乐趣。」
徐容宇:
从中找到舞蹈方向
由澳门演艺学院舞蹈学校芭蕾舞专业,到升读北京舞蹈学院舞蹈编导(编导)专业,徐容宇诚心感谢老师一路走来的悉心教导。「北京舞蹈学院是全国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舞蹈教育学府,被誉为『舞蹈家摇篮』。我希望可以在此学到更多元的舞蹈表现方式、更高的艺术体现手法。由于我学习的是现代舞专业,需要以舞蹈艺术反映现代社会生活,所以我希望能够在此学习到更多的肢体表现方法,以便运用到以后的编创中,把更丰富、多元、独特的舞蹈体现手法带回澳门,让澳门的舞蹈事业有更好的发展和更高的水平。」
初进大学便有机会登上世界舞台,徐容宇感到非常的荣幸和自豪。她至今仍不忘表演前夕的紧张感,在候场区一遍又一遍地复习动作和节拍……「这是我第一次站上这么大的舞台,很担心自己的表演会有失误。但当我站在台上的那一刻,所有的紧张和焦虑都消失不见了;过往流过的汗和泪、吹过的风和雪,都化作微笑和最饱满的状态展现在观众的眼前。」完成表演后,徐容宇和大家都非常激动和开心,听着导演在耳机传来的喝彩和欢呼,让她觉得此前的苦练都是值得的,心中的重担终于可以放下。
徐容宇回想起排练时的经历,「记得有一次排练,我们在场地上跳着雪花舞步,天空则飘着雪花。无数的雪花在聚光灯的照耀下,犹如银河中的星星洒落人间,飘落至我们的雪花上。还有一次,我们在零下12度的低温下脱掉羽绒服,摘下帽子、围巾和手套,只为能试练演出当天呈现的真实姿态。」
由于今届北京冬奥开幕式于晚上8时举行,为了配合地上屏幕展现舞蹈精粹,大部份的排练都会安排在晚上。「北京的晚上温度非常低,但作为一个专业的舞蹈演员,我们都带着饱满的激情,迎接这次国家和北京舞蹈学院给予我们的任务。」
与多位表演者一同排练数月,让徐容宇深刻明白到一个道理,就是坚持就是胜利。她忆述在澳门演艺学院舞蹈学校读书时,老师就经常说:「成功没有捷径,坚持是通往成功的唯一道路」。
今次的经历,让徐容宇找到未来方向,她希望往后的舞蹈创作中,尝试更多元、更独特的舞蹈艺术表现手法,「今次《构建一朵雪花》的舞蹈表演,我们便利用到地板屏幕上的光影效果和器械动作,以科技力量、创新手法,创造出丰富而独特的视觉体验,饱满而多元的艺术效果,展示了人类与科技相融的美好画面,这些都让学习编导专业的我获益良多。」
袁韵琴:坚持加油完成美事
现正于北京舞蹈学院修读舞蹈编导(现代舞)专业的袁韵琴表示,对于能够入选《构建一朵雪花》96名表演者之一,感到非常荣幸及开心。「非常感恩可以参与、见证历经风雨凝结成的最美雪花。现在回想演出的时候,就像梦一样很不真实,但感觉却是真实的,这个梦真的很美好!」
导演在编排好《构建一朵雪花》的动作后,会从旁观察,并在排练期间,选出跳得比较好的学生在前面担任领舞,袁韵琴便是9位获选担任示范者的一员。在排练期间,她一直都很用心及认真模仿老师的动作,因此获老师认可。
北京的冬夜严寒,对于在澳门成长的袁韵琴来说,对抗低温天气所需的意志,较不停的排练、不停的修改动作,更难坚持。可幸的是,她最终与大家一同坚持下来。「在将近4个月的排练中,我感觉经历了很多很多。」为了在极其寒冷的情况下练习,她们只好在身上贴上多块暖贴、戴上帽及手套保暖。即使天气再冷,亦不停对自己说,很快就可以排完了,坚持!加油!
在观众眼中,《构建一朵雪花》每一幕都是如此精彩,满有诗意。作为表演者一员,袁韵琴觉得由排练至演出都同样难忘,每一次排练她都非常认真。在排练的无数日子里,有飘着雪的,有下着雨的……在演出前的三天,袁韵琴还因发烧须进行隔离,虽然生病不是她能控制,但为顾全大局,老师亦只好预备替补方案。「由于我的表演环节有独舞部份,所以老师特意给我心理准备,可能要找人代替我演出。即使如此,我亦努力恢复参与排练。」可喜的是,老师最后还是让她上台表演。「能够站在鸟巢舞台的正中央跳舞,已成为我最难忘的事,虽然表演前后都非常紧张,但我却很享受,非常开心能够参与这次活动,完成这次面向全世界观众的任务。」
和大多数志愿者一样,为了参与北京冬奥,袁韵琴不能回家过年。她非常挂念家人,很想可以快点回家团聚,分享今次参与国家盛事的点滴。
李若萌:领会人类命运共同体意义
在澳门演艺学院舞蹈学校就读时,热爱舞蹈艺术的李若萌,曾代表澳门参与不同的国际性芭蕾舞比赛,为澳争光。为了令舞蹈造诣更上一层楼,她选择到全国最好的专业舞蹈高等学府――北京舞蹈学院升学,主修舞蹈表演(芭蕾舞)专业。
今次《构建一朵雪花》的表演,获得大家一致的赞赏,李若萌很开心,这证明了大家的排练没有白费。
她记得,排练是从2021年10月5日开始的,由于当时学校还未放假,所以大家都要一边顾及学业,一边抽空排练。「我们的排练集中在周末,会从早上八九点一直到晚上十点半。随着北京冬奥的迫近,便开始加紧排练,慢慢变成每星期排练3至4次,到最后隔日或每日都须排练。」
李若萌虽然自小学习芭蕾舞,但要与众多来自不同舞蹈范畴的同学合作,起初还是有点担心的,但通过4个月的共同努力,她与其他女生的距离已大大拉近,开始彼此熟稔,交了不少新朋友。她说:「这么多人在同一空间排练,很容易出现混乱状况,这时候就需要大家主动维持好秩序。排练的时候,我觉得大家的心都是朝着同一方向,令我感受到团结一心的重要性。」
今次的表演以现代芭蕾风格编创,李若萌虽然肢体早已习惯了芭蕾舞的动作,但她认为舞蹈中的现代舞元素比较突出。幸好澳门母校为她打下了结实的现代舞基础,所以很快便能达到导演的要求。
李若萌说,在排练的过程中,最要克服的,是抵御严寒,到演出时已习惯寒冷天气,应付起来便有余裕。在表演服饰方面,她说表演当日所穿的白色长袖连衣裙长至膝盖上方,会在内里穿上两层保暖衣物,一层是普通的,一层是带绒的,加上一双靴子、白色手套,已能挡住刮来的冷风。「由于节目与雪花有关,所以服饰以白和蓝作主色,长裙和鞋上亦印有雪花图案。此外,为了迎合虎年,我们头戴的帽子都绣上蓝白色老虎刺绣。」
对于今次能够参与北京冬奥开幕式演出,李若萌觉得能够为国家出一分力很荣幸,这经历亦充实了她的生活。她说,这是她第一次离开家那么久,虽然很想念家人,但收获的经验亦很宝贵,也让她真实领会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和奥林匹克精神。
文:司徒若哲 图:受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