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將至,為保障消費者的食用安全,衛生局日前於市面上抽取了合共30件糉子樣本進行微生物及化學檢測。化驗報告顯示,其中5件樣本(佔樣本數16.7%)的硼砂檢測呈陽性反應。衛生監督已即時作出跟進,並要求有關商號停止製造和售賣有關食品。至於在微生物檢測結果方面,全部樣本均符合標準。
在傳統的製糉過程中,為改善糉子的口感,硼砂會常被用作防腐劑和品質改良劑。然而,硼砂在體內具蓄積作用,連續攝入會引致食慾減退、腹瀉和嘔吐等症狀,急性中毒者更可出現循環系統障礙、休克、昏迷等病徵。由於硼砂對健康毒性較高,世界多個國家都早已禁用其作食品添加劑。有見及此,衛生局特呼籲市民和業界,在製作糉子時,切勿添加硼砂。如有需要,可使用安全性較高的磷酸鹽類(Phosphates)作替代品,同樣可令食物達到理想的效果。
此外,衛生局亦在此提醒廣大市民,在選購應節食品時,應光顧持牌及商譽良好的食店或零售店;不購買包裹不妥或糉葉呈過度鮮綠的糉子;購買後如非立即食用,就應將糉子放置在5℃或以下環境;進食糉子前,必須徹底煮熟,一般在沸水中加熱15分鐘,即可使其中心溫度達至75℃。由於糉子不易消化,加上製糉的餡料大多含高量的膽固醇、脂肪和熱量,故不宜進食過量,老年人及慢性病患等尤應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