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宣佈發現今年首兩例登革熱個案

衛生局
2003-10-21 22:58
未能播放Youtube視頻

今天(2003年10月21日)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宣佈發現今年首兩例登革熱個案,呼籲巿民注意個人保護和清除積水,預防感染登革熱。

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今日收到的第一個個案報告為一名17歲男性,家住和隆街,於10月9日開始發熱及肌肉痛等症狀,發病後曾多次到私家診所就診,10月15日開始出疹後到仁伯爵綜合醫院就診並入院,當時檢查發現白細胞和血小板降低。患者目前情況良好,無發熱等不適,白細胞和血小板恢復正常, 已於昨日(20日)出院。血清學檢查結果顯示登革熱IgM抗體陽性。該病人曾於10月1日至2日期間到中山的親戚家逗留。

第二個個案為41歲女性,家住聖美基街,於10月13日開始發熱,伴有肌肉痛,頭痛,後眼眶痛等現象,17日出現皮疹,並於當天入住鏡湖醫院,化驗結果顯示白細胞降低和血小板降低,但無出血現象。患者今日出院,一般情況良好,皮疹已消退,白細胞和血小板巳恢復正常,血清學檢查結果顯示登革熱IgM抗體陽性。患者於10月2日下午3至6時,曾到拱北購物。無經常在公園活動的習慣。

上述個案根據化驗結果和臨床表現,均可確診為登革熱。個案一在外地受感染的可能性較大; 個案二雖有可能在外地受感染,但在本地感染的可能性亦不能排除。據此,衛生局按照既定的登革熱本地個案緊急回應方案,在晚上緊急召開塔石區社區衛生委員會擴大會議。社區衛生委員會各成員,包括衛生局、民政總署、工務局、社工局、區內社團和學校代表等出席。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報告了個案及疫點情況,以及需落實的各項緊急回應行動,包括:衛生局和民政總署即時開始在兩名病者居所200米範圍內進行徹底的滅蚊工作;明起將動員各部門﹑社區團體及義工等在疫點範圍內開展逐家逐戶的檢查和動員工作;塔石區衛生監督聯同工務局、民政總署等對疫點範圍內可能孳生蚊蟲的空置物業迅速進行檢查和處理。

發燒、劇烈的頭痛、肌肉關節痛以及後眼窩痛是登革熱常見的症狀, 很多登革熱患者發熱數日後會出現皮膚紅疹,出血點,痕癢等現象。有些病人會有牙齦出血, 鼻出血, 黑便等出血症狀。嘔吐和腹痛是兒童病人較常見的症狀。血液檢查可以發現白細胞和血小板減少的現象。 一般來說, 登革熱是自限性的疾病,病人可在一個星期左右自行恢復,也不會有什麼後遺症。 但少數病人由於毛細血管壁受損而發生登革出血熱, 這些病人會有血液濃縮以及腹水, 胸水等病徵。嚴重時由於大量血漿滲出到血管外, 會引起休克,這種情況稱為登革休克綜合徵。登革休克綜合徵的死亡率較高。發生登革出血熱的因素很多,重複感染是其中一種重要因素。

登革熱病人在發熱前一天和發熱期間具有傳染性。登革熱是通過白紋伊蚊來傳播的,預防白紋伊蚊的孳生是預防登革熱流行的最重要手段。白紋伊蚊喜歡在小型的積水中孳生,為防止伊蚊的孳生,巿民應經常注意清除家居內外的積水。同時,巿民在登革熱流行期間及到登革熱流行的地區旅行時,應注意穿著淺色長袖衫褲,在皮膚暴露部位擦防蚊劑等防護措施。


訂閱新聞局Telegram政府新聞頻道:https://t.me/macaogcs,即時接收最新消息。
訂閱頻道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Facebook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Facebook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官方微信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官方微信
微信訂閱號:澳門政府資訊 澳門政府資訊
微信訂閱號:澳門特區發佈 澳門特區發佈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政府新聞頻道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政府新聞頻道
已複製連結
跳到頁面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