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專題特寫

助青年發展所長 融入粵港澳大灣區

澳門雜誌
139期
  • 新青協組織考察活動吸納青年創業經驗

  • 澳門青年聯合會理事長蔡文政相信,澳門青年的競爭力並不低,建議青年走出舒適圈,將自身發展規劃與澳門的定位相結合,融入灣區發展。

  • 澳門中華新青年協會會長周永豪表示,《施政報告》反映了特區政府改革青年社會問題的決心,因此對未來青年發展持樂觀態度。

  • 新青協就房屋政策發表青年方案,冀營造青年合理置業環境。

  • 澳門青年聯合會恆常舉辦青年議政能力訓練計劃,藉此培養青年的社會責任感,及加強青年對社區治理、城市發展的參與感。

未能播放Youtube視頻
澳門青年聯合會理事長蔡文政相信,澳門青年的競爭力並不低,建議青年走出舒適圈,將自身發展規劃與澳門的定位相結合,融入灣區發展。
澳門青年聯合會理事長蔡文政相信,澳門青年的競爭力並不低,建議青年走出舒適圈,將自身發展規劃與澳門的定位相結合,融入灣區發展。

澳門特區行政長官賀一誠於2020年11月16日發表《2021年財政年度施政報告》(以下簡稱《施政報告》),在青年及創科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務實的政策措施,例如制訂《非高等教育中長期規劃(2021-2030)》及《澳門青年政策(2021-2030)》,支持青年創業創新發展,協助青少年到內地學習、就業、交流和生活,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等等。

為瞭解青年人對相關政策的見解,《澳門》雜誌分別專訪了澳門青年聯合會理事長蔡文政及澳門中華新青年協會會長周永豪,請他們發表各自的看法和建議。

培育多元人才助澳發展

《施政報告》指出,人才是社會發展的第一資源,城市競爭力的核心。澳門青年聯合會理事長蔡文政對此深感認同,他認為一個城市的競爭力,影響着市民的生活質素,而人才儲備是城市競爭力的重要資源。「澳門青年的競爭力不低,我們樂見報告中明確提及,特區政府繼續落實推薦澳門青年前往內地企業的實習計劃,並進一步增加實習名額。」蔡文政建議,青年應藉此機會思考事業發展路向,將自身發展規劃與澳門的定位相結合,勇敢走出舒適圈,融入灣區發展。

作為青年社團負責人,蔡文政的日常工作離不開與青年打交道。他指出,受疫情影響,今年不少畢業生在找工作時,出現了焦慮不安的情緒,而勞工事務局持續為有就業需要的應屆畢業生進行就業轉介,安排配對面試,政府一系列的保就業措施,無疑給了畢業生一顆「定心丸」。他期望政府可以為青年提供更多實習崗位或進修課程,協助他們積累工作經驗及提升自身實力。

就《施政報告》中指出,會推行創新人才引進機制和政策,蔡文政認為,青年政策必須要有一套完整的檢視機制和人才引進機制,政策亦須不斷檢討和完善。經濟適度多元發展離不開多元人才作為支撐,當中尤其需要精準培育澳門本地人才的專業能力、科技知識、國際視野、多元知識等軟技能,為產業多元發展提供持續的人才資源。

澳門青年聯合會恆常舉辦青年議政能力訓練計劃,藉此培養青年的社會責任感,及加強青年對社區治理、城市發展的參與感。
澳門青年聯合會恆常舉辦青年議政能力訓練計劃,藉此培養青年的社會責任感,及加強青年對社區治理、城市發展的參與感。

青年建言讓政策更貼地

《施政報告》中提到,在青年工作方面,已就新一輪青年政策中長期規劃展開公開諮詢;強化青年領袖以及政治人才的培養,為青年開拓參與社會事務的建言平台。蔡文政表示,新一輪青年政策具有全面性的考量及前瞻性,值得肯定,但政策對象年齡將由現時13至29歲上調至13至35歲,隨着年齡上調,政府須更加關注相關人群的向上流動、子女教育、住房等訴求,這可能比低年齡層青年的普遍訴求更為複雜,亦更具挑戰。開設青年建言平台,可見政府對青年意見的重視,以及應對上述訴求及相關社會問題的決心。

蔡文政任職的社團恆常舉辦青年議政能力訓練計劃,他分享自己的經驗稱,澳門青年不乏創新思維、勇於擔當,社區事務經過他們理性溝通得以解決後,可培育他們真實參與社會治理的責任感。因此,他建議特區政府未來在開展青年工作時,可更廣泛與民間社團機構合作,利用社團的廣泛性與靈活性,讓更多青年關注社區事務,關心國家發展,培養社會責任感。

蔡文政期待特區政府能注重培養多元創新且富有社會責任感的青年,增強他們對青年政策的參與;亦期望政府能繼續聆聽年輕一代的聲音,透過青年朋輩的力量,為社會發展提供創新思維,構建和諧社會。

新政有助青年置業

2020年,澳門經受新冠疫情帶來前所未有的重大考驗,經濟出現嚴重衰退,澳門中華新青年協會會長周永豪稱,《施政報告》以復甦經濟,穩中求進為重點,但有不少篇幅提及青年關注的最新議題,觸及青年深層次的社會問題,反映特區政府重視青年及有關團體的聲音,並以實際行動回應廣大青年的需求,相信有關政策可為澳門青年的生涯發展提供社會助力,為澳門城市發展注入新力量。

澳門中華新青年協會會長周永豪表示,《施政報告》反映了特區政府改革青年社會問題的決心,因此對未來青年發展持樂觀態度。
澳門中華新青年協會會長周永豪表示,《施政報告》反映了特區政府改革青年社會問題的決心,因此對未來青年發展持樂觀態度。

針對《施政報告》進一步落實《夾心階層住房方案》房屋政策,周永豪認為是對青年置業提供了一個新的「窗口」。他指出,置業是幾乎每個人都會考慮和面對的問題,但隨着樓價節節攀升,置業問題已成為青年生涯發展的重大阻礙,並限制了他們「敢想敢做」的精神,長遠不利於社會發展。

周永豪相信,《夾心階層住房方案》的逐步制訂和完善,有助不被社屋制度覆蓋、或處於經屋輪候「隊尾」的青年,獲得安居樂業的機會,並進一步明確房屋階梯,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他認為,「夾心住屋不能完全套用經屋的設計思路,而應聚焦夾心階層的需求特徵。至於夾心階層的定義,亦須諮詢社會各界意見,在保證各方利益的前提下,實現青年在置業階梯的向上流動。」

新青協組織考察活動吸納青年創業經驗
新青協組織考察活動吸納青年創業經驗

疫情下創業危中有機

特區政府一直鼓勵青年創新創業,但由於疫情原因,《施政報告》除延續已有的創業扶助政策,更多把重點放在復甦本地經濟上。周永豪認為,這次疫情雖使澳門經濟遭受巨大打擊,但同時催生及推動了新業態、新模式的行業發展,如電子支付、外賣飲食等。民生經濟的快速復甦,將有助新興行業的穩定,並使創業青年先人一步覓得商機。

另外,《施政報告》就科技創新亦有大力着墨,以響應國家「科技強國」的發展方針,發揮澳門的制度優勢。周永豪說:「除了協助本地中小企轉型升級為科技企業,《施政報告》亦指出要加強區域科技合作,助力澳門融入大灣區的創新發展。」周永豪認為,特區政府對新型行業和科技創新的支持,為青年的創業道路帶來不少啓示,期望特區政府在現有創業政策上,能提供更多扶持;而如何掌握澳門發展走向,開創符合時代特徵的事業型態,則是青年需要思考的課題。

周永豪稱,從施政報告中可以看出,特區政府十分重視澳門青年的社會需求,但部份青年對政策的瞭解和參與度仍有不足,因此施受雙方往往不能產生正面互動,減慢和阻礙了有關政策的發展,他期望特區政府能搭建更多溝通平台,讓更多年輕人發表自己的想法和思路,甚至參政議政。他鼓勵說:「青年人要勇於表達自己的訴求,以自己的力量爭取更好的未來發展,並對澳門城市建設作出貢獻。」

新青協就房屋政策發表青年方案,冀營造青年合理置業環境。
新青協就房屋政策發表青年方案,冀營造青年合理置業環境。

延伸閱讀

澳門青年政策(2021-2030)公開諮詢網頁

文:黃桂蘭、陳錦城  圖:宋楚珊、受訪者


訂閱新聞局Telegram政府新聞頻道:https://t.me/macaogcs,即時接收最新消息。
訂閱頻道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Facebook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Facebook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官方微信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官方微信
微信訂閱號:澳門政府資訊 澳門政府資訊
微信訂閱號:澳門特區發佈 澳門特區發佈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政府新聞頻道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政府新聞頻道
已複製連結
跳到頁面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