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特区行政长官贺一诚于2020年11月16日发表《2021年财政年度施政报告》(以下简称《施政报告》),在青年及创科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务实的政策措施,例如制订《非高等教育中长期规划(2021-2030)》及《澳门青年政策(2021-2030)》,支持青年创业创新发展,协助青少年到内地学习、就业、交流和生活,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等等。
为瞭解青年人对相关政策的见解,《澳门》杂志分别专访了澳门青年联合会理事长蔡文政及澳门中华新青年协会会长周永豪,请他们发表各自的看法和建议。
培育多元人才助澳发展
《施政报告》指出,人才是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城市竞争力的核心。澳门青年联合会理事长蔡文政对此深感认同,他认为一个城市的竞争力,影响着市民的生活质素,而人才储备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资源。“澳门青年的竞争力不低,我们乐见报告中明确提及,特区政府继续落实推荐澳门青年前往内地企业的实习计划,并进一步增加实习名额。”蔡文政建议,青年应藉此机会思考事业发展路向,将自身发展规划与澳门的定位相结合,勇敢走出舒适圈,融入湾区发展。
作为青年社团负责人,蔡文政的日常工作离不开与青年打交道。他指出,受疫情影响,今年不少毕业生在找工作时,出现了焦虑不安的情绪,而劳工事务局持续为有就业需要的应届毕业生进行就业转介,安排配对面试,政府一系列的保就业措施,无疑给了毕业生一颗“定心丸”。他期望政府可以为青年提供更多实习岗位或进修课程,协助他们积累工作经验及提升自身实力。
就《施政报告》中指出,会推行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和政策,蔡文政认为,青年政策必须要有一套完整的检视机制和人才引进机制,政策亦须不断检讨和完善。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离不开多元人才作为支撑,当中尤其需要精准培育澳门本地人才的专业能力、科技知识、国际视野、多元知识等软技能,为产业多元发展提供持续的人才资源。
青年建言让政策更贴地
《施政报告》中提到,在青年工作方面,已就新一轮青年政策中长期规划展开公开咨询;强化青年领袖以及政治人才的培养,为青年开拓参与社会事务的建言平台。蔡文政表示,新一轮青年政策具有全面性的考量及前瞻性,值得肯定,但政策对象年龄将由现时13至29岁上调至13至35岁,随着年龄上调,政府须更加关注相关人群的向上流动、子女教育、住房等诉求,这可能比低年龄层青年的普遍诉求更为复杂,亦更具挑战。开设青年建言平台,可见政府对青年意见的重视,以及应对上述诉求及相关社会问题的决心。
蔡文政任职的社团恒常举办青年议政能力训练计划,他分享自己的经验称,澳门青年不乏创新思维、勇于担当,社区事务经过他们理性沟通得以解决后,可培育他们真实参与社会治理的责任感。因此,他建议特区政府未来在开展青年工作时,可更广泛与民间社团机构合作,利用社团的广泛性与灵活性,让更多青年关注社区事务,关心国家发展,培养社会责任感。
蔡文政期待特区政府能注重培养多元创新且富有社会责任感的青年,增强他们对青年政策的参与;亦期望政府能继续聆听年轻一代的声音,透过青年朋辈的力量,为社会发展提供创新思维,构建和谐社会。
新政有助青年置业
2020年,澳门经受新冠疫情带来前所未有的重大考验,经济出现严重衰退,澳门中华新青年协会会长周永豪称,《施政报告》以复苏经济,稳中求进为重点,但有不少篇幅提及青年关注的最新议题,触及青年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反映特区政府重视青年及有关团体的声音,并以实际行动回应广大青年的需求,相信有关政策可为澳门青年的生涯发展提供社会助力,为澳门城市发展注入索尼量。
针对《施政报告》进一步落实《夹心阶层住房方案》房屋政策,周永豪认为是对青年置业提供了一个新的“窗口”。他指出,置业是几乎每个人都会考虑和面对的问题,但随着房价节节攀升,置业问题已成为青年生涯发展的重大阻碍,并限制了他们“敢想敢做”的精神,长远不利于社会发展。
周永豪相信,《夹心阶层住房方案》的逐步制订和完善,有助不被社屋制度覆盖、或处于经屋轮候“队尾”的青年,获得安居乐业的机会,并进一步明确房屋阶梯,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他认为,“夹心住屋不能完全套用经屋的设计思路,而应聚焦夹心阶层的需求特征。至于夹心阶层的定义,亦须咨询社会各界意见,在保证各方利益的前提下,实现青年在置业阶梯的向上流动。”
疫情下创业危中有机
特区政府一直鼓励青年创新创业,但由于疫情原因,《施政报告》除延续已有的创业扶助政策,更多把重点放在复苏本地经济上。周永豪认为,这次疫情虽使澳门经济遭受巨大打击,但同时催生及推动了新业态、新模式的行业发展,如电子支付、外卖饮食等。民生经济的快速复苏,将有助新兴行业的稳定,并使创业青年先人一步觅得商机。
另外,《施政报告》就科技创新亦有大力着墨,以响应国家“科技强国”的发展方针,发挥澳门的制度优势。周永豪说:“除了协助本地中小企转型升级为科技企业,《施政报告》亦指出要加强区域科技合作,助力澳门融入大湾区的创新发展。”周永豪认为,特区政府对新型行业和科技创新的支持,为青年的创业道路带来不少启示,期望特区政府在现有创业政策上,能提供更多扶持;而如何掌握澳门发展走向,开创符合时代特征的事业型态,则是青年需要思考的课题。
周永豪称,从施政报告中可以看出,特区政府十分重视澳门青年的社会需求,但部份青年对政策的瞭解和参与度仍有不足,因此施受双方往往不能产生正面互动,减慢和阻碍了有关政策的发展,他期望特区政府能搭建更多沟通平台,让更多年轻人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思路,甚至参政议政。他鼓励说:“青年人要勇于表达自己的诉求,以自己的力量争取更好的未来发展,并对澳门城市建设作出贡献。”
延伸阅读
澳门青年政策(2021-2030)公开咨询网页
文:黄桂兰、陈锦城 图:宋楚珊、受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