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專題特寫

步行「捷」點 連通城市

澳門雜誌
136期
  • 行人隧道內設清晰指示牌

  • 行人隧道以小斜坡形式設計,牆身裝飾為澳門景點。

  • 焯公亭下方休憩區為一半圓形平台 

  • 觀景台美景吸引不少攝影愛好者、情侶和旅客到訪。

  • 步行「捷」點 連通城市

  • 小潭山觀景台是澳門新興的攝影觀光好去處

  • 澳門首個斜行升降機

  • 360度迴旋形高架棧道依地勢而建,設計美觀、融入周邊環境。

  • 路氹連貫公路圓形地行人天橋既美觀又實用,讓人從不同角度欣賞城市之美。

  • 使用「微型穿梭機」登山無難度,其無障礙設計有助不同人士體驗登山之樂。

  • 斜行升降機頂層形似小鳥展翅,上下端分別連接至大潭山瞭望台和嘉樂庇總督馬路行人天橋。

  • 天橋內環採用頂蓋設計,外環則為開放式,光照十分充足。

  • 望德聖母灣大馬路步行系統使用率甚高,可作為澳門優化步行空間的成功經驗。

  • 雙向輸送帶旁設有綠化步道,悉心栽種了不少綠色植物和樹木。 

未能播放Youtube視頻
步行「捷」點 連通城市
步行「捷」點 連通城市

為了改善市民的出行環境,配合整體的交通規劃和政策構思,澳門特區政府近年積極開創及優化步行空間,現時已在澳門半島和離島開通多個步行路徑,靈活組合自動扶梯、行人隧道、行人天橋、升降機和觀景台等設施,逐步構建廣闊的「綠色出行」網絡。

中區至新口岸

便捷路徑通四方

市民欲從中區步行至新口岸,可經水坑尾行人天橋到雀仔園,搭乘愕街自動扶梯(站點一)抵達東望洋新街,步行上東望洋斜巷行人隧道入口,通過焯公亭下方的步行系統(站點二),即可前往焯公亭、松山或新口岸等地,相較以往繞道加思欄方向而行更為便利。

站點一:愕街自動扶梯

採用三段式向上行設計,連接雀仔園街市和東望洋新街一帶,中間貫穿高冠街和白灰街兩條橫路,方便民眾經此扶梯沿坡直上,利用愕斜巷升降機前往仁伯爵綜合醫院(俗稱「山頂醫院」)就診,免去以往爬坡的不便和安全問題。

愕街扶梯的踏步較一般扶梯矮,運行速度亦相對緩慢,全程需時約90秒,能照顧到醫院就診的病患和長者。

站點二:焯公亭下方步行系統

行人隧道以小斜坡形式設計,牆身裝飾為澳門景點。
行人隧道以小斜坡形式設計,牆身裝飾為澳門景點。

焯公亭下方新建的休憩區接駁了兩條行人隧道,分別連接至東望洋斜巷(全長55米)和松山一帶(全長30米,可通往松山晨運斜坡和松山跑步徑)。休憩區往新口岸方向另設行人天橋和升降機塔樓,下方增設綠化區,沿路通往羅理基博士大馬路,方便市民來往中區、新口岸。

行人隧道內設清晰指示牌
行人隧道內設清晰指示牌

考慮到殘障人士及長者的實際使用,上述步道加入了不少無障礙元素:如在行人道上鋪設導盲磚、升降機內增設語音提示系統、按鈕旁邊附加凸字(盲文)說明等,營造出安全、友善的無障礙出行環境。

焯公亭下方休憩區為一半圓形平台 
焯公亭下方休憩區為一半圓形平台 

氹仔步行系統 觀光健行兩相宜

路氹連貫公路圓形地行人天橋既美觀又實用,讓人從不同角度欣賞城市之美。
路氹連貫公路圓形地行人天橋既美觀又實用,讓人從不同角度欣賞城市之美。

氹仔作為澳門觀光熱點之一,近年發展快速,交通量亦隨之增加,為了配合氹仔舊城區的休閒旅遊模式,特區政府在該區及其周邊增設了多個步行系統,連繫附近的景點和設施,豐富了民眾的休閒活動路徑。 

站點一:

路氹連貫公路圓形地行人天橋

天橋內環採用頂蓋設計,外環則為開放式,光照十分充足。
天橋內環採用頂蓋設計,外環則為開放式,光照十分充足。

行人天橋主體設計呈圓形,共有5個不同路向的出口,各配置樓梯、自動扶梯和升降機,連接到附近的氹仔舊城區、大型酒店、澳門科技大學和大潭山步行徑等。天橋外觀與周邊環境融合,走廊寬約6米、步行空間廣闊,外環採用開放式設計,升降機則使用全玻璃形式,增加大量的自然採光,充分發揮環保效用,亦為使用者提供廣闊視野。

站點二:小潭山觀景台

小潭山觀景台是澳門新興的攝影觀光好去處
小潭山觀景台是澳門新興的攝影觀光好去處

觀景台位於蘇利安圓形地旁,佔地面積約600平方米,設計上依山而建,附設雨棚、行人天橋、觀光升降機、升降機廣場和巴士停泊點。使用者可乘觀光升降機,沿龍形天橋到達小潭山上的180度觀景台,鳥瞰橫琴十字門水道和澳門半島南端的風光;又或直接通過天橋到訪「小潭山2000環山徑」,開展親近自然的健行之旅。

觀景台美景吸引不少攝影愛好者、情侶和旅客到訪。
觀景台美景吸引不少攝影愛好者、情侶和旅客到訪。

站點三:

望德聖母灣大馬路步行系統

望德聖母灣大馬路步行系統使用率甚高,可作為澳門優化步行空間的成功經驗。
望德聖母灣大馬路步行系統使用率甚高,可作為澳門優化步行空間的成功經驗。

分別由橫跨望德聖母灣大馬路的行人天橋,以及一組雙向輸送帶組成,全程採用頂蓋設計,既可遮陰亦可擋雨,周邊鄰近大型會展場地、官也街和龍環葡韻等旅客集中地,方便市民和旅客輕鬆往來多個景點。

雙向輸送帶旁設有綠化步道,悉心栽種了不少綠色植物和樹木。 
雙向輸送帶旁設有綠化步道,悉心栽種了不少綠色植物和樹木。 

站點四:

氹仔湖畔花園至龍環葡韻步行徑(包括大潭山斜行升降機)

澳門首個斜行升降機
澳門首個斜行升降機

步行徑由多組大型設施和行人步道組成,全長800多米。

使用「微型穿梭機」登山無難度,其無障礙設計有助不同人士體驗登山之樂。
使用「微型穿梭機」登山無難度,其無障礙設計有助不同人士體驗登山之樂。

民眾現可經湖畔花園行人天橋,走訪360度迴旋形高架棧道,再沿路前往大潭山瞭望台,飽覽龍環葡韻及路氹新、舊城區美景,然後登上大潭山步行徑(全長約4,000米)和大潭山郊野公園,享受休閒的登山郊遊活動。

斜行升降機頂層形似小鳥展翅,上下端分別連接至大潭山瞭望台和嘉樂庇總督馬路行人天橋。
斜行升降機頂層形似小鳥展翅,上下端分別連接至大潭山瞭望台和嘉樂庇總督馬路行人天橋。

在大潭山瞭望台圓形地一側,設置了澳門首次引入的斜行升降機,下端連接至嘉樂庇總督馬路行人天橋以至龍環葡韻及舊城區一帶。內設兩台接近50度斜角運行的升降機車廂,車廂採用玻璃外牆,起動及升降速度皆平緩,便利使用者欣賞周邊風景,其無障礙設計亦有助長者、兒童和行動不便人士體驗登山的樂趣。

360度迴旋形高架棧道依地勢而建,設計美觀、融入周邊環境。
360度迴旋形高架棧道依地勢而建,設計美觀、融入周邊環境。

文:林菁菁 圖:陳思禮、宋楚珊


訂閱新聞局Telegram政府新聞頻道:https://t.me/macaogcs,即時接收最新消息。
訂閱頻道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Facebook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Facebook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官方微信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官方微信
微信訂閱號:澳門政府資訊 澳門政府資訊
微信訂閱號:澳門特區發佈 澳門特區發佈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政府新聞頻道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政府新聞頻道
已複製連結
跳到頁面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