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电影,总能掀动观众内心的情感,哪怕仅是一个眼神、看似漫不经心的对白,或是紧凑的配乐、熟悉的街景⋯⋯
周巨宏,澳门新生代导演,兼任文化局与拍板艺术团合作举办的“跟着电影游内港路氹”活动导赏员。在他眼中,澳门不止是他土生土长的地方,更是构建电影梦的重要场景。我们跟随他的步伐,走到城中的大街小巷,听他剖析这些独特的场景,如何为电影故事锦上添花。
巧妙营造氛围
色彩和线条构成了澳门的独特景色,导演透过镜头,把丰富的画面呈现于大银幕上。周巨宏指出,澳门从来不乏吸引人的拍摄场景,比如展现澳门多元面貌的历史城区、新马路等地标,又或是下环街、蚝里、亚婆井前地等凸显澳门早年面貌的旧城区。“有别于洛杉矶、北京等平原城市,澳门的城市面貌富层次感,高低错落的建筑,呈现出多元丰富的色彩及风格。”一谈到喜爱的澳门场景,周巨宏便如数家珍。
他介绍,“以《放逐》为例,导演充份利用了亚婆井高低起伏的地形,把狭小的空间,拍摄出非常宏大的视觉效果,电影中两帮人马对峙交战,那种压抑的气氛和冲突,颇有西部大片的味道。”
在电影游的过程中,周巨宏为了帮助参加者理解导演如何运用场景说故事,多次列举电影作例子。“电影《暗花》中,为营造紧张气氛,在长约3分钟的片段中,刘青云以120公里时速开车在新马路飞驰,狭窄的车内环境与窗外不停流转变换的景色,为观众带来感官上的错觉,新马路一下子变长了很多。”他解释,导演在此节剧情上舍弃了写实的角度,反而侧重于故事情节的安排,这种拍摄手法打破常规,创建了不一样的电影节奏。
澳门电影业逐步成长
澳门电影业在近十年得以逐步发展,成就了不少新晋导演。周巨宏表示,十多年前,在澳门能接触电影业界的机会不多,由于热爱电影,他选择到外地研修电影。近年,在特区政府的扶持下,澳门电影业有了较大发展,为电影创作者提供了空间。他回忆,首次带着大学的毕业作品回澳参加电影展,“那时候,澳门电影业开始发展,让我认识了很多同业,感觉自己参与和见证澳门电影业的成长。”
每一位导演都有各自独特的叙事风格,周巨宏认为,澳门导演在技术、资源、创作空间方面,与外地导演相比有一定的差距,其中最明显的差别,是怎么“看澳门”。他续称,澳门导演自小在澳门成长,他们解读澳门的方式和深度,与外地导演是有视角差距的。“澳门导演会更多地运用本地人的角度取材拍摄,而外地导演则会用不同角度去解读澳门,展现出许多崭新视角。在观摩学习后,让我获益良多。”
周巨宏认为,电影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和市场,澳门受这两方面因素制约,拍摄商业电影难以取得好的票房成绩,建议本地电影业界可朝影展、电影节、艺术电影和独立电影等路线突围。“若能在有名气的电影节中入围获奖,便可让电影及艺术界瞭解澳门电影,这是向世界宣传和认识澳门电影的好方法。”
电影场景的重要
电影故事的铺展,由人物、情节、环境构成,场景设计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周巨宏说,“在挑选场景时,要视乎剧本发展的方向、故事的风格而定。为表达不同的戏剧效果,可以顺应剧情营造出反差效果。”
周巨宏以他执导的《见光》为例,“为了突出压抑的气氛,戏中的场景都以夜景为主。除了必要出现的六合彩报纸檔外,其他场景一律选在车内及室内拍摄。”他利用镜头语言、场景、演员的演出营造所需气氛。“封闭安静的环境下,情侣之间的争执声会更彰显压抑的情绪。在金钱和利益的驱使下,人性的阴暗面会暴露出来,我希望观众能够投入到电影所营造的压抑情绪中,引发他们的思考。”
电影场景不但能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烘托情感,更重要的是体现电影核心思想和文化内涵。周巨宏指出,电影场景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如果挑选不到符合意境的场景,宁愿花钱搭景或者更改剧本。“只有场景和电影的主调吻合,拍出来的效果才会好。”
问及最具挑战性的电影场景,周巨宏举例说,赌场戏并不是人人能拍,特别是涉及赌厅的场景,考验制作者的预算调动和公关能力。“这两年,不时有新闻报道涉及赌场的案件。为此,我正打算塑造以娱乐场内的荷官、侍应生、保安员等为电影角色,通过这些大时代的小人物故事,展现金钱利益如何影响澳门人的价值观念,反映人性贪婪的一面。”
文:曾海英 图:宋楚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