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局】行政長官岑浩輝列席立法會全體會議回答議員提問 (上半場)
【新聞局】行政長官岑浩輝列席立法會全體會議回答議員提問 (下半場)
行政長官岑浩輝今(19)日在立法會全體會議上表示,特區政府將主動全面對接國家“十五五”規劃,科學編製澳門特區“三五”規劃,明確未來五年發展目標。同時,將繼續全力支持中小企提升競爭力,提振社區經濟,以及保障本澳居民優先就業。
岑浩輝表示,“十五五”時期將是國家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關鍵時期,特區政府已全面總結特區“二五”規劃和開展“三五”規劃的編製工作,積極對接國家“十五五”規劃,有效落實特區的戰略部署,進一步發揮“一國兩制”優勢,更好融入和服務國家發展大局。
關於經濟適度多元發展,他指出,特區政府致力因地制宜發展澳門新質生產力,着力展開相關的政策研究,包括正開展的國際科技產業園研究,以及2026至2030年澳門科技產業、會展業、金融業發展規劃的研究。同時,將加大力度優化口岸管理,推動“硬聯通”促進人員、車輛和貨物通關便利,以及積極統籌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為着力推進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注入更多動能。
岑浩輝表示,特區政府致力推動中小企發展,將通過強化財務支援、協助提升能力、打造品牌等,多方面提升中小企競爭力,續推系列惠企措施,包括稅務減免、“中小企業銀行貸款利息補貼計劃”、“鼓勵企業升級發展補貼計劃”,以及推出“2026年中小企數字化支援服務",助商戶打造品牌知名度;並推動居民和旅客到社區遊覽消費,拓展“演唱會+社區消費優惠計劃”等,提振社區經濟。他強調,政府會與中小企共同應對營商環境和消費模式的變化,能夠做的,政府都會盡力做,中小企也要承擔起營商的主體責任。
岑浩輝表示,特區政府堅定保障本澳居民優先就業,已成立“促進就業協調工作組”並開展大量工作,積極通過招聘會、專場配對會及就業轉介等渠道,成功協助本澳居民實現就業配對。同時鼓勵和支持居民提升就業能力,針對性培養“1+4”產業所需的應用型人才,早前推出的綜合職業培訓平台,整合不同部門及高等院校資源,開辦多種類型培訓及考證課程,實現“精準培訓”與“崗位需求”的高效對接,為居民參與培訓提供更大便利。還會持續有效整合勞動市場空缺資料,確保公共工程和服務判給商優先聘用本地僱員,推動金融機構、高等院校等向本地居民釋放更多工作職位。
他又指出,政府着力保障僱員權益,提升年假、產假及強制性假日等勞動基準,是修訂《勞動關係法》優先跟進的內容,將盡快開展修法的諮詢工作。此外,產假報酬補貼計劃延長一年至2026年底,至於會否恆常化,將結合社會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進行研判。
至於四大重點工程項目的進展,岑浩輝表示,有關工作正有序推進,澳琴國際教育(大學)城將分三期建設;澳門國際綜合旅遊文化區正廣泛收集社會意見,當中,暫名為澳門國博文化館的項目預計2026年可開展建築概念設計招標等工作;澳門珠江西岸國際航空運輸樞紐(港)正全面推進機場擴建填海工程,設於橫琴的澳門國際機場前置貨運站早前已動工。
澳門科技研發產業園方面,政府已設立由行政長官領導的籌建工作組作出跟進,將於本月底啟動意見徵集,並計劃於2026年設立“澳門國際科技產業中心”,作為科技園的先導及試驗平台。岑浩輝表示,本澳有不少優秀的中型科研企業,但欠缺集聚地,就此,科技園將按“企業需求、市場需求主導”的原則,因應澳門實際環境,優先引入集成電路、生物醫藥、數字科技及航天科技四大領域的業務。
就議員提及澳琴聯動發展的議題,岑浩輝指出,今年初特區政府與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執委會聯合發起成立中國 — 葡語(西語)國家經濟貿易服務中心,通過該非營利機構發揮平台作用,促進多領域務實合作,助力內地企業“走出去”,吸引國際投資者落戶澳琴。
他補充,目前與葡語、西語國家的金融合作已取得階段性成果,將積極圍繞重點產業開展聯合招商,對外展示“澳門+橫琴”發展機遇,期望引進葡語、西語國家金融機構落戶澳琴。同時,會推出常態化互換機制,設立新的“人民幣資金便利安排”,提供較長期限的人民幣融資,並會大力推介澳門債券市場與數字澳門元項目。
關於即將實施的《投資基金法》,岑浩輝表示,該項法律將於明年1月1日起生效,現正全面部署宣傳推廣,以確保業界無縫銜接新法的實施;同時,計劃推出相關的針對性稅務優惠,精準吸引優質基金管理實體落戶本澳。特區政府亦正推進設立政府產業基金和引導基金的相關工作,並期望未來引入更多私募基金,達至相互發展,相信可以為本澳經濟適度多元化帶來更大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