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遺產委員會於今日(11月12日)召開本年度第五次平常全體會議,會議由文化遺產委員會代主席、文化局局長梁惠敏主持,文化局於會上分別就“建議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之項目”“有關被評定的不動產行使優先權”,以及“介紹大三巴銅像第二階段修復工作”向委員作出介紹並諮詢意見。
為保護澳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識別確認保護對象,文化局先後於2017年及2020年將合共70個項目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下稱“非遺清單”),現計劃於今年開展新一批項目列入非遺清單的工作,是次建議新增的項目涵蓋藝術表現形式及屬表演性質的項目;社會實踐、宗教實踐、禮儀及節慶;有關對自然界及宇宙的認知、實踐;傳統手工藝技能等多種類型。委員支持有關工作,認同是次建議列入非遺清單之項目的歷史及人文價值,並期望未來可以舉辦更多的宣傳推廣活動,讓市民及旅客可以進一步體驗本澳的非遺文化。文化局在聽取委員會對項目列入非遺清單的意見後,將進一步作整理分析,並按《文遺法》規定推進項目列入清單之工作。
文化局自今年起分階段對大三巴牌坊立面上的七個銅像進行修復,並於會上向委員會介紹修復工作的具體情況。今年6月文化局已完成首階段聖母銅像及基座的修復,並於10月起開展第二階段四個銅像的修復工作,文化局通過“澳門故宮文化遺產傳承中心”的資源及科技,借助故宮博物院,以及澳門大學跨領域專業團隊的技術支持,嚴格遵循國際文物修復原則實施相關工作,早前經專業團隊的詳細檢查,判斷其中兩個銅像的修復期較預期更長,並需作進一步的實驗分析,故修復工作將調整至明年初實施。委員會認同大三巴銅像修復工作的專業性和嚴謹性。
出席會議的包括法務局局長代表何泳禧,土地工務局局長代表梁耀鴻,市政署市政管理委員會主席代表黃必華,文化局代表文化局副局長蔡健龍,文化遺產委員會委員胡祖杰、莫志偉、林翊捷、蕭志泳、邢榮發、黃中原、楊開荊、Maria José do Carmo de Freitas、陸南德、黃婉妍及António Rossano de Jesus Monteiro。文化局文化遺產廳廳長蘇建明、文化遺產保護處處長何卓鋒、研究及計劃處代處長林建明、首席顧問高級技術員崔貞貞、高級技術員梁燕芬等列席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