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京港澳三校交流營在澳大舉行 以學術為橋共探文明互鑒

澳門大學
2025-07-02 17:43
  • 京港澳三校交流營在澳大舉行

  • 宋永華

  • 顧濤

  • 李平

  • 合照

未能播放Youtube視頻

“2025年第三屆清華大學—香港理工大學—澳門大學三校學術交流營”在澳大舉行。一連五日的活動以“中國與世界:社會、歷史、文化”為主題,匯聚123名三校師生,通過深度的學術研討與切身的文化實踐,共同探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與傳播路徑。

開營儀式上,澳大校長宋永華提出活動的三項使命:學術上促進三校協作與古今文明互鑒;教育上通過新增碩博論壇服務高層次學子;文化上引導青年紮根國家發展,借鑒澳門“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經驗,探索傳統創新與“人類命運共同體”。他鼓勵師生嚴謹務實、開放交流,結合研討與澳門考察,共譜合作新篇。

清華大學日新書院院長顧濤期待活動推動東亞文化交流與共建京港澳“學術共同體”,並介紹了其書院融合傳統與現代的育人體系,致力培養人文素養與全球視野人才。香港理工大學人文學院院長李平希望師生珍視“學術之橋”,在澳門深入交流中國歷史文化傳承創新,並指該校已將中國歷史與文化設立為必修課並成立研究中心。出席開營儀式的嘉賓還包括港理大校董會主席林大輝,澳大人文學院院長徐杰、助理院長李麗青等。

是次活動交流形式豐富多元。專家講座方面,澳大人文學院藝術與設計系主任李軍以“從十字門到崑崙山——澳門的‘ 小’與‘ 大’ ”為題分享,並由歷史系特聘教授林少陽擔任講評;澳大中國歷史文化中心主任張彥則通過中國山水畫中的各種“皴法”演示,帶領師生領略古今水墨藝術風采。在學術研討環節,三校師生於澳大舉辦了四場分組研討會,聚焦文學、歷史、哲學等領域,共報告逾120篇研究成果。此外,師生亦實地考察了大三巴牌坊、鄭觀應故居等澳門歷史地標。

閉幕式上,澳大中國歷史文化中心主任張彥提到,活動首次設立的博士生論壇成果顯著,30餘篇跨學科報告有效鍛煉了青年學者能力,成功踐行“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精神。他又指,活動將澳門獨特歷史文化資源轉化為生動教學現場,為理解“中國與世界”互動提供了獨特視角,同時鞏固了三校合作機制,為國家培育國際視野人文社科人才提供堅實平台。

活動由澳大人文學院中國歷史文化中心承辦,從主題講座到分組研討的學術交鋒,從葡韻建築考察到返程途中的思考沉澱,其核心價值在於為三校“堅守學術初心”的長期協作積累寶貴的、可複製的實踐經驗,是京港澳三地頂尖高校深化人文社科交流、共同服務國家文化發展戰略的成功實踐。


訂閱新聞局Telegram政府新聞頻道:https://t.me/macaogcs,即時接收最新消息。
訂閱頻道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Facebook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Facebook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官方微信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官方微信
微信訂閱號:澳門政府資訊 澳門政府資訊
微信訂閱號:澳門特區發佈 澳門特區發佈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政府新聞頻道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政府新聞頻道
已複製連結
跳到頁面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