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與中國藝術研究院辦澳門當代藝術展
澳門大學
2022-11-26 19:14
  • “聚結與彌散:中國藝術研究院與澳門當代藝術展”展覽

  • 活動海報

未能播放Youtube視頻

由澳門大學藝術設計中心、中國藝術研究院及澳門畫院聯合主辦的“聚結與彌散:中國藝術研究院與澳門當代藝術展”正於澳大藝術設計中心美術館展出。是次展覽精選了11位國際著名藝術家和澳大碩士、博士新銳藝術家的20件作品,呈現中國當代藝術家對“當代性”的匯聚、發散和解讀之對話與交流。歡迎有興趣人士參觀。

展覽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資助的一項內地與澳門的學術研究項目。策展人之一、澳大藝術設計中心主任梁藍波教授表示,當代藝術是指藝術家對當代審美、科技的發展與藝術的融合,以及對當代社會議題和國際多元文化交融的當代回應。為這次展出,梁教授呈獻了數幅當代水墨作品,探索中國傳統水墨藝術向當代性、抽象性和後現代性演進的可能性。另一位澳門水墨畫家、澳門畫院院長楊大名,在他的條幅水墨畫中採用了抽象表現主義典型的“滿幅”構圖,明亮的色塊背後隱約透出筆墨的痕跡,仿如夜空中綻放的焰火。

是次展覽不乏一些國際著名的重量級藝術家的作品,包括中國藝術研究院徐累老師的大型綜合媒材畫作《節度使》。他使用中國水墨畫最傳統的工筆技法,但在概念和形式上非常前衛。其作品設置了一隻馬匹奔跑穿越被木雕幕簾分隔的劇院舞台的幻覺場景,通過馬匹浮雕式、影像式和X光透視式的三種不同狀態,暗喻時間的流逝和世事的遷變。徐累老師微妙的作品常常洋溢著一種神秘的空靈感和超現實的境界。

中國藝術研究院文學藝術院院長朱樂耕教授展示了他著名的馬頭陶瓷雕塑的解構性版本,在頌揚金、元時期濃郁民間藝術特色的“紅綠彩”中,展現了一個如考古挖掘現場式的裝置作品。同樣來自中國藝術研究院的陶藝家高振宇老師則展示了“石核”系列的器型雕塑,其製作方法大刀闊斧,高溫柴燒的紫砂陶猶如被切削的木塊,柴窯自然飄落的灰釉成就了妙趣天成的肌理。梁藍波和博士生楊超合作的《乾杯吧,澳門!》則是對景德鎮青花陶瓷的後現代演繹——澳門啤酒罐和茶壺上覆蓋著澳門大三巴地標、葡國瓷磚紋樣、雙語文字和狂草書法,代表著多元文化交融共存的澳門。

年輕藝術家郭夢垚是澳大的博士生,她的畫作立足於歐洲現代主義的硬邊抽象繪畫傳統,但通過幾何學式的圖像分割和色彩遞進,呈現出當代參數化設計的特色。來自中國藝術研究院的彥風則通過銅版及絲網印刷等技法,將電腦虛擬代碼語言以及其所生成的黃色同時呈現,並將這幅黃色漸變的版畫命名為《月光》,在科技與人文、機械與詩意之間創造了一場當代的對話。

展覽位於澳門大學藝術設計中心美術館(E34崇文樓:高維空間E34-1020、光域E34-1018和E34-1012),展期至2022年11月30日。開放時間為週一至週五,10:00-13:00和15:00-17:30。

訂閱新聞局Telegram政府新聞頻道:https://t.me/macaogcs,即時接收最新消息。

訂閱新聞局Telegram政府新聞頻道:https://t.me/macaogcs,即時接收最新消息。
訂閱頻道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Facebook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Facebook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官方微信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官方微信
澳門政府資訊
澳門特區發佈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政府新聞頻道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政府新聞頻道
已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