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於今年6月公佈了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以下簡稱“國家級非遺項目”),澳門申報的土生葡人美食烹飪技藝、土生土語話劇和土地信俗三個項目全部成功入選。日前,文化和旅遊部公佈第五批國家級非遺項目保護單位名單,認定澳門旅遊學院、澳門土生土語話劇社和澳門雀仔園福德祠土地廟值理會為澳門非遺項目的保護單位。保護單位的認定有助落實管理責任,從而有效按照國家指引要求加強對國家級非遺項目的保護和管理。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建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是國家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基礎性工作之一。非遺項目在入選國家級代表性項目名錄的同時亦需認定保護單位,以承擔有關的保護及傳承工作,包括:全面收集項目相關的實物和資料並進行建檔、為項目傳承提供條件、積極開展項目展示活動,以及向文化部門報告項目保護實施情況等;此外,國家亦定期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的認定工作,被認定的代表性傳承人需積極開展傳承活動、培養後繼人材、妥善保存項目相關的實物和資料及參與非遺宣介活動。
目前,連同上述新被認定的3個保護單位,本澳共有11個國家級非遺項目保護單位,包括: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局、大昌佛像雕刻木器、澳門道教協會、區均祥粵劇曲藝社、澳門鮮魚行總會、澳門媽閣水陸演戲會、澳門柿山哪咤古廟值理會、澳門大三巴哪咤廟值理會、澳門旅遊學院、澳門土生土語話劇社和澳門雀仔園福德祠土地廟值理會;本澳被認定的代表性傳承人有7名,包括:曾德衡、吳炳鋕、吳詠梅(已歿)、區均祥、陳鍵銓、鄭權光及葉達。
文化局將繼續嚴格按照國家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的保護要求,加強對項目傳承的監督、評估和動態管理;同時,支持和鼓勵本澳國家級非遺項目保護單位和代表性傳承人開展保護工作,加強非遺保護成果的社會利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及增進文化認同。
澳門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之保護單位和代表性傳承人
|   序號  | 
     項目名稱 (排名不分先後)  | 
     保護單位 (排名不分先後)  | 
     代表性傳承人 (排名不分先後)  | 
  
|   1  | 
     粵劇  |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局  | 
     ---  | 
  
|   2  | 
     涼茶  |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局  | 
     ---  | 
  
|   3  | 
     木雕 (澳門神像雕刻)  | 
     大昌佛像雕刻木器  | 
     曾德衡  | 
  
|   4  | 
     道教音樂 (澳門道教科儀音樂)  | 
     澳門道教協會  | 
     吳炳鋕  | 
  
|   5  | 
     南音說唱  | 
     區均祥粵劇曲藝社  | 
     吳詠梅(已歿)、 區均祥  | 
  
|   6  | 
     民間信俗 (魚行醉龍節)  | 
     澳門鮮魚行總會  | 
     ---  | 
  
|   7  | 
     媽祖祭典 (澳門媽祖信俗)  | 
     澳門媽閣水陸演戲會  | 
     陳鍵銓  | 
  
|   8  | 
     民間信俗 (澳門哪吒信俗)  | 
     澳門柿山哪咤古廟值理會、 澳門大三巴哪咤廟值理會  | 
   鄭權光、葉達 | 
|   9  | 
     民間信俗 (澳門土地信俗)  | 
     澳門雀仔園福德祠土地廟值理會  | 
     ---  | 
  
|   10  | 
     土生葡人美食 烹飪技藝  | 
     澳門旅遊學院  | 
     ---  | 
  
|   11  | 
     土生土語話劇  | 
     澳門土生土語話劇社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