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局已收到由世界衛生組織專家森田公一教授於2003年4月11至15日赴澳就澳門防治非典型肺炎所撰寫的報告。報告摘要如下:
任務目的:到澳門進行預防SARS準備工作情況的評估,尤其在監測及感染控制程序方面。
活動和調查研究結果
作者訪問澳門衛生局、兩間醫院、公共衛生化驗所、消防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及一個衛生中心。活動和調查結果如下。在作者到達澳門國際機場前,作者已收到一份“健康忠告”,內容包含一些SARS資料和一個澳門諮詢的熱線電話。
公共衛生評估
以社會文化司司長崔世安博士為首的澳門地區跨部門小組已於2003年3月18日組成。SARS跨部門小組亦於2003年3月28日組成。跨部門小組由衛生局、教育暨青年局、社會工作局、消防局、民政總署及新聞局的專業人士組成。
在組成這個小組前,一個地區性SARS監測機制已於2003年2月13日在醫院、診所及衛生中心開展,機場和邊境的監測於2003年3月12日開始。
感染控制評估
醫院接待處/分流處的感染控制工作已做得很好,但有些地方仍有改善空間,以此減低與SARS疑似病人及其他病人的接觸機會。兩間醫院的PPE和其它器材的供應是充裕的。醫護人員的培訓,包括練習,已得到很好的指導。總括來說,澳門感染控制的準備工作是非常令人滿意的,而且與WHO的指引相符。
指定醫院
澳門只有兩間指定醫院,一為政府綜合醫院和私人鏡湖醫院。政府醫院已準備好SARS隔離病房,即包括4間負壓通氣的ICU病房和6間隔離病房。而鏡湖醫院方面,隔離病房已立即設立,目前已有4間負壓通氣的ICU病房和12間隔離病房。另外,衛生局已設立後備隔離病房,內設430張病床,可因應SARS在地方內播散,造成大規模流行而準備。在兩間醫院內,SARS特別小組已組成,亦已指導了護理的防護措施。護理防護措施的錄影帶已製作完成並已播放。兩所隔離病房的醫護人員每日24小時均可取得PPE。而4個懷疑SARS病人均在政府綜合醫院留醫。
指定化驗所
衛生局公共衛生化驗所是被指定的化驗所,這機構能提供細菌病毒、生化的臨床化驗,包括肝炎病毒,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甲、乙和丙型副流感病毒,愛滋病,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和登革熱。PCR診斷包括TB、O157大腸杆菌、淋球菌、乙型肝炎病毒、登革病毒。而在PCR診斷技術方面,已有適當的處理方法避免污染。目前,化驗所正在籌建一所病毒實驗室,但尚未具備P3實驗室設施。
消防局
消防局負責運送SARS病人,也是政府SARS跨部門小組的成員,並已有衛生局提供的PPE和一部專為運送SARS病人的特別救護車。負責運送病人的消防員已經完成培訓。當他們收到要求運送SARS病人時,他們將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分類,如病人有發熱、咳嗽、和/或呼吸困難,他們會以SARS 懷疑個案的程序運送病人,之後,這部用來運送病人的救護車將會停用至少3小時再重用,而負責運送的工作人員立即將所有用過的物品棄置,洗澡後更換衣物和鞋。至2003年4月8日止,救護服務已運送了16個SARS懷疑個案。
澳門政府對WHO的要求
為了加強澳門醫院感染控制工作,政府要求WHO盡快派遣感染控制專家來澳訪問指導。
結論和建議
l 結論
作者訪問澳門後,認為澳門預防SARS的準備工作已很好建立,並且參照WHO的指引進行,而且戒備機制亦很有效。PPE的儲備在目前階段十分充裕。
l 對WHO的建議
為成員及WHO在機場、港口、邊境進行調查和隔離SARS懷疑個案,提供法律依據,國際衛生條例(IHR)應從速修訂完成。
l 對WPRO的建議
雖然病原體尚未確定,一個SARS診斷性實驗室的網絡支持系統必須盡快建立;
區域辦事處的CSR(傳染病的監測和反應)人力資源必須加強。
l 對澳門的建議
保持對SARS高度戒備和反應機制;
澳門可使用受影響地區對SARS的病例定義;
廣東、香港和澳門當局應考慮定期舉行傳染病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