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局邀請全澳中、小學校參與2002年「全澳學生清除家居積水、預防登革熱運動」,期望通過此項活動,達致雙重的目標,即一方面有效動員全澳家庭清除家居內外蚊蟲孳生源,減低伊蚊密度,預防登革熱再度流行和登革出血熱個案的發生,另一方面通過實踐和反省的過程,加強兒童和青少年學生在保持環境衛生、預防疾病方面的知識、態度和行為。
預防登革熱的關鍵在於其傳播途徑──伊蚊,而控制伊蚊最有效的是清除可供其孳生的地方。在蚊的生命週期中,幼蟲階段必須在水中進行,是最容易被消滅的環節。相反,一旦成為成蟲,到處飛翔,消滅它會十分困難。白紋伊蚊尤其喜好在家居內外的小型和較乾淨的積水中孳生,因此,清除全澳超過二十萬個房屋單位內外的小型積水(如花瓶、花盆底盤、棄置容器等),與清理大型衛生黑點同樣是預防登革熱工作的關鍵。
衛生局通過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各區衛生中心推行這項運動。衛生局局長將致函全澳中、小學校,並由各區衛生中心學校保健組向區內各校進行直接的動員,提供支持學校開展有關活動所需的材料,包括「清除孳生源、預防登革熱」光碟、書面資料、海報和單張、活動計劃和用表等。衛生局建議學校可選擇開展的活動包括:
1)以合適的方式將預防登革熱的訊息傳給學生;
2)由老師帶領學生檢查校內有無積水、棄置容器、雜物堆積等情況,並進行清理;
3)鼓勵學生在自己家居及周圍環境檢查有無積水、棄置容器、垃圾雜物堆積等情況,並與家長一起進行清理,並可在能力範圍內幫助鄰居的獨居老人進行檢查和清理,如在家居附近發現大型的衛生黑點,可填寫報表交回衛生局跟進;
4)要求學生以作文、週記或課堂討論等形式記述和反省上述活動所見情況;
5)要求學生在一至二星期後再次視察周圍環境和思考;
6) 每班將有關訊息、活動情況、作品、討論等制成壁報,並可進行校內評比,學校綜合優秀壁報作品,參與校際評比。除上列者外,各校亦可選擇開展任何其他有意義的活動。
在運動完結後,衛生局將對積極參與的學校、班級和學生,以及壁報獲評為優異的學校作表彰和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