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局宣布,登革熱發病人數繼續減少,截至12月10日經化驗確診的病人累積數量為1495例。近七天每日新病人約一至兩名。上月底發現兩個由登革熱I型病毒引起的病例後,衛生局採取了緊急回應措施。其後的所有病例,經化驗證實均為II型,未有再檢出I型病毒。至目前為止,亦沒有錄得登革出血熱個案。
一般而言,白紋伊蚊在氣溫降至約攝氏十八度以下時,將停止活動,在更低的氣溫下,成蚊將陸續死亡,但在死亡之前所產的卵,可度過冬季,待明年溫度回暖及有水浸泡時孵化。科學上已經證明母蚊可將登革熱病毒經卵傳給後代,但未確定是否可通過這途徑引起越年的流行。因此,隨著冬季來臨,預見病例將逐漸停止發生,而化學噴灑工作亦可逐漸休歇,但清除孳生源的工作不但不得鬆懈,反而應抓緊,希望在明年蚊季到來之前,儘可能清除積水及容器等,減少白紋伊蚊孵出的數量。
目前衛生局正協同市政部門及工務部門加強清理各區衛生黑點。市民除應注意不再在任何公共或無人管理的地方棄置垃圾雜物外,應經常性地清理家居及家居周圍任何可以積水的地方及容器。
近年來,澳門全年均有手足口病發生。今年十二月上半月各衛生中心及仁伯爵醫院兒科報告的病例數呈增加跡象。手足口病是腸病毒感染的常見表現,通常為良性經過,大部分病者在數天內自然痊癒,但亦有極少數個案可發生無菌性腦膜炎、腦炎、心肌炎、心包炎、麻痺等嚴重併發症,總病死率估計在千分之一至萬分之一範圍內。腸病毒感染在世界各國均有發生,鄰近地區亦時有病例或死亡報導。腸病毒經糞便、飛沫、接觸等方式傳播,五歲以下小童尤其容易感染,可在托兒所、幼稚園等集體機構引起暴發。
腸病毒感染是非常容易傳染的疾病,又未有有效疫苗,預防比較困難。然為減低暴發和嚴重併發症的機會,家長及兒童集體機構應注意以下要點:成人及兒童均應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不可共同毛巾,玩具及兒童用品應經常清潔;注意環境衛生及空氣流通;避免帶小童出席人多擠擁的場合,不與懷疑患病者接觸;均衡飲食、適量運動,增加抵抗力。尤其重要的是,小童倘有發熱,口腔、手掌、腳掌水泡或潰瘍等現象,應即診治。如擬診手足口病,應暫不到托兒所或學校,直至完全痊癒為止。兒童集體機構倘同時發生許多個案,應向同區衛生中心衛生工作組報告,以便採取必要的調查處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