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局、臨時澳門市政局及臨時海島市政局今(三十)日在全澳各地展開大規模清潔行動,杜絕蚊患,並於下午舉行聯合記者會,介紹當局實行的多項預防登革熱措施。
衛生局局長瞿國英表示,登革熱病毒只會透過伊蚊傳染,人與人間並不會傳染,故此,大規模滅蚊及保持環境衛生是預防登革熱的最佳方法。
流行病監測中心負責人林松醫生指出,伊蚊只會在白天活動,習慣於小範圍的積水中滋生,故市民應留意家居環境,不時清理花瓶中的積水或其地污水;他指出,由於本澳首次發現登革熱病毒,並非流行區,而根據資料,非流行區的居民第一次感染的病發徵狀並不會嚴重,死亡率一般低於十萬分之一。
瞿國英表示,衛生局及兩個臨市局將成立聯合小組,連同多個政府部門由明天開始前往本澳接近四百個空置地盤、舊樓及廢車場等進行大規模的滅蚊行動,包括填補水溝、清理垃圾及噴灑滅蚊藥水等。他表示,聯合小組將優先清理部份衛生環境較差的地點,明日將首先前往市區七個空置地盤進行滅蚊工作。
臨時澳門市政執委會副主席劉仕堯表示,除聯合行動外,臨市局亦會動員屬下三個部門的數百名人員,前往市內的街市、小販區、公園及綠化區等進行滅蚊工作及清理水渠,同時,亦要求清潔專營公司清洗所有垃圾桶並塗上滅蚊油。
臨時海島市政執委會副主席張素梅亦表示,離島方面會抽調一百名人員及十多部車輛,由今日至九月十四日分區同步實行大規模的滅蚊行動,並即時處理部份人口密度較高的地區;她指出,基於登革熱病源懷疑來自外地,故當局會優先處理機場附近的區域。
衛生局方面,除增加派員前往多個重地區噴灑滅蚊藥水外,亦會展開一系列宣傳工作,教導市民防止蚊患的方法及介紹登革熱的資料。同時,當局將於明日召開社區衛生委員會,由各衛生中心、醫務界、多個政府部門、民間團體及公私立學校的成員代表共同推廣防止登革熱的訊息,並透過該委員會向市民派發數萬份宣傳單張。
目前本澳有14名居民被證實曾患有登革熱,經治療後一般情況良好,至於其他十多個懷疑病例,要待香港方面進一步的化驗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