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特區政府衛生局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澳門回歸祖國25周年之際發佈《健康澳門藍圖》(下稱《藍圖》),以居民健康為中心,堅持政府主導、部門合作、全民參與,提出三大政策方向、訂立三大行動策略以應對三項主要挑戰,針對澳門醫療衛生服務、醫療健康挑戰、社會健康氛圍等,為推進「健康澳門」建設明確了發展路線圖。
因時制宜 多措迎挑戰
隨着社會和經濟發展,居民的生活方式也發生了不少改變。例如,上班族整天久坐,運動量下降;越來越多人喜歡飲用含糖量高的「手搖飲品」、選擇外賣以替代自家煮食等。這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皆有機會導致高血壓、糖尿病、心腦血管病和癌症等慢性病風險增加。
據統計暨普查局2022年《市民健康及就醫情況調查》顯示,約1/4的16歲以上澳門居民患有慢性病。隨着慢性病風險增加,醫療需求持續上升,在2009年至2019年期間,澳門總體醫療服務人次增長接近60%。然而,2016年《澳門健康調查》結果顯示,許多澳門居民,尤其是年輕人群,對自己的健康狀況瞭解或重視不足,例如:常誤認為慢性病僅在年長時才會出現;對血壓、血糖、血脂等重要健康指標,不會主動進行定期測量。
有些居民儘管意識到疾病預防的重要性,卻不知如何實施具體的預防措施,導致健康管理的參與度較低,例如不知道成年人須每年進行至少一次血壓測量,不知道少鹽飲食能預防高血壓,亦不知道每星期需要進行至少15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
衛生局局長羅奕龍說:「這些情況所反映的,正是特區政府須應對的三大健康挑戰:居民的健康觀念及行為有待改善、慢性病風險增加、醫療需求持續上升。」為了改善上述情況,提升澳門居民的健康水平,特區政府在《藍圖》中提出三大政策方向,訂立三大行動策略以應對三項主要挑戰,包括:在優化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方面,建立慢性病管理質量指標體系,規範和優化慢性病的診斷和治療跟進流程,落實推行慢性病規範化管理;同時,加強醫療人員的培訓,以確保優質的診療質量。此外,開展社區慢性病管理計劃,推動私營醫療機構參與,結合私家醫生的力量,為居民提供更多的預防保健和慢性病防治服務。
在動員社區參與、構建支持健康環境方面,政府透過逐步擴大的「健康企業」和「健康校園」計劃,將健康措施融入工作場所和校園中。羅奕龍介紹,企業可在員工餐廳提供健康飲食,定時提醒員工進行「工間操」,在公司提供啞鈴、踏步機等簡易運動設施,設置血壓計供員工測量等。另一方面,已有多間餐廳參與「食得健康餐廳」計劃,在社區創建支持健康飲食的環境,為居民提供更多健康飲食選擇。
在提升居民主動健康管理能力方面,特區政府已在「一戶通」中的「我的健康」加入不同電子健康管理工具,居民可透過「電子健康紀錄平台」內的「主動健康管理」,便捷地記錄血壓、血糖、體重等健康指標,直觀地看到各項健康指標的高、低變化,促進居民養成健康行為習慣。
以人為本 促進實現「健康老齡化」
構建全面健康社會,人口老齡化是全球都不可避免的問題,也是澳門將要面對的嚴峻挑戰。據統計暨普查局資料顯示,2023年,澳門65歲及以上人口已達9.6萬(佔本地人口的16.7%),預測至2041年長者將增至16.4萬人(佔本地人口的24.8%)。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會老」,這是基本的自然規律。羅奕龍指出,針對人口老齡化問題,「健康老齡化」常常被認為是成本最低、效益最好的途徑。「澳門要實現『健康老齡化』,須從多個層面着手。」《藍圖》提出的「推進關口前移」政策方向,便是將干預關口前移到疾病的病因預防、早期發現、早期診斷,以及早期治療,即我們常說的「預防勝於治療」和「病向淺中醫」。只要同時結合「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觀念,便可針對不同年齡段居民,推行合乎其實際情況的健康措施。
羅奕龍解釋,雖然青年人群多數處於還沒患上慢性病的階段,但卻會因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升了患上各種慢性病的風險因素,如不健康飲食、運動不足、睡眠不足、吸煙、飲酒、生活或工作壓力大等。對此,特區政府會通過宣傳教育、創建健康環境等方法,提升青年人的健康意識和能力,促進他們主動進行健康管理,實踐健康生活。
對於中年人群,他們可能已經患上慢性病,但因尚處疾病早期,未有症狀,所以自己也不知道。「須推動他們定期進行疾病篩查和身體檢查,這有效控制慢性病的發展,避免日後發生各種影響生活、工作的併發症等。」他續說,對於老年人群,他們可能已患有慢性病較長時間。對此,提高他們的慢性病自我管理能力相當重要,如定期測量自己的血壓、血糖,並通過「一戶通」進行記錄,這是有助管理病情和預防併發症的有效手段,可減少因併發症導致的殘疾和失能風險。
結合現況 漸進式穩步推進
2016年,國家發佈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提出要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維護人民健康。羅奕龍解釋,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是指,對從出生到死亡的全部生命過程進行健康管理,而不只是在生病時才關注健康和治療疾病。他說:「特區政府在此基礎上,結合澳門現況,制訂了《藍圖》。這不是一個一蹴而就的目標,特區政府會漸進式穩步推進。」
羅奕龍介紹,短期目標是希望通過特區政府各個部門、社會各界,以及全體居民共同努力,創造一個支持健康的環境,如在社區營造規律運動的環境和氛圍、工作場所增設血壓測量設備、提供更多健康餐飲選擇等,促進居民改變既往不健康的生活習慣,實踐健康生活方式。
長遠而言,希望到2030年能達致涵蓋健康風險因素、重要慢性病、精神健康和重要傳染病四大範疇的20項具體目標和52個評估指標,以及達致提升全民健康素養、基本普及健康生活方式、重大慢性病得以控制、居民生活質量得以持續改善的總體目標,將澳門建設成一個更美好、更和諧的健康城市。
文:李旭翹 圖:宋楚珊 衛生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