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專題特寫

澳門「千人計劃」 教業東海互訪 共譜教誼新章

澳門雜誌
132期
  • 教業東海兩校學子就學習生活展開熱烈交流

  • 千人計劃「對接學校回訪計劃」,有助兩地學校的交流,提升教育水平。

  • 東海學校學生王筱靈表示,澳門是一個非常有人情味的城市,希望日後有機會考上澳門大學,更深入瞭解這個城市的故事。

  • 教業中學副校長邱頴文鼓勵學生參與「千人計劃」,開拓視野。

  • 教業中學學生麥嘉倩(圖右)稱,她本是一個拘謹慢熱的人,但在積極外向的小夥伴影響下,自己的性格亦有所改變,樂於融入活動中。

  • 經過是次活動,兩位結隊夥伴產生了深厚的情誼,融洽的談話讓彼此更貼近。左起:東海學校學生金晗霖,教業中學學生羅倩怡。

  • 寧波東海實驗學校副校長沃賽芬表示,教業中學校園佈局以學生為中心,治學理念和教學態度值得借鑑。

未能播放Youtube視頻
教業東海兩校學子就學習生活展開熱烈交流
教業東海兩校學子就學習生活展開熱烈交流

澳門特區政府推行的「千人計劃」已進入第二階段。2018年10月,澳門教業中學30名學生在校長賀誠帶領下前往寧波,與寧波東海實驗學校(下簡稱「東海學校」)締結姐妹學校,結下深厚情誼。時隔8個月,東海學校31名師生,在副校長沃賽芬帶領下,來澳參加「千人計劃——歷史文化之旅」回訪活動,進一步加強兩校的教育合作,更向教業中學的畢業生送上祝福,場面感人。

千人計劃「對接學校回訪計劃」,有助兩地學校的交流,提升教育水平。
千人計劃「對接學校回訪計劃」,有助兩地學校的交流,提升教育水平。

寄宿活動體驗異地生活

教業中學領袖生交流團去年赴寧波展開的文化學習之旅,是澳門「千人計劃」第一階段中學組重點團之一。在為期一星期的活動中,教業中學和東海學校締結為姐妹學校,並進行課堂學習、生活體驗、主題探究匯報、參觀人文景觀、體驗當地文化等活動。

教業中學副校長邱頴文稱,為了讓本澳學生深入瞭解寧波學生的學習與生活,交流團特意安排他們寄宿當地學生家庭,零距離接觸內地學生的起居生活。她說:「學生受到寄宿家庭的熱情款待及無微不至的照顧。我們期望透過這項活動,讓學生瞭解內地學生的家庭狀況,體會內地的民生發展。」

教業中學副校長邱頴文鼓勵學生參與「千人計劃」,開拓視野。
教業中學副校長邱頴文鼓勵學生參與「千人計劃」,開拓視野。

回顧去年的旅程,教業中學學生麥嘉倩至今仍歷歷在目。「寄宿家庭的叔叔阿姨,在我感覺中是既親切又熟悉的,就像自己的家人一樣。他們準備了很多當地的小吃給我品嚐,飯菜亦很豐盛。在北方,餃子寓意着吉祥平安,我們一起包餃子,讓我體驗到淳樸的民風,感受到北方人的熱情。」

教業中學學生麥嘉倩(圖右)稱,她本是一個拘謹慢熱的人,但在積極外向的小夥伴影響下,自己的性格亦有所改變,樂於融入活動中。
教業中學學生麥嘉倩(圖右)稱,她本是一個拘謹慢熱的人,但在積極外向的小夥伴影響下,自己的性格亦有所改變,樂於融入活動中。

回訪澳門感受兩地文化

為突破澳門「千人計劃」的一次性交流模式,延續第一階段成果,澳門基金會推出「『千人計劃』對接學校回訪計劃」,冀望藉此增強兩地學校的瞭解溝通,共同提升教育品質,建立長遠合作關係,培育優秀的愛國愛澳人才。在澳門基金會推動下,東海學校於今年7月15日來到澳門展開回訪活動。當天,教業學子懷着激動的心情,在機場迎接許久不見的小夥伴。

參與回訪團的東海學校學生金晗霖說:「這是我第一次來到澳門。我從網上瞭解到澳門跟寧波都是海濱城市,心裡面期待滿滿,來到以後發現這邊的建築風格與寧波截然不同,新舊建築勾勒出中西結合的文化,也顯露出澳門經濟的繁榮。時隔多月,再一次見到我夥伴那張熟悉的臉孔,讓我感到既興奮又激動,想時時刻刻和她黏在一起。」

次日,教業中學老師及學生與回訪團師生進行交流,半年多不見的結對夥伴們聊得熱火朝天,彼此訴說着思念之情。隨後,教業中學師生帶領回訪團參觀校園,東海學校副校長沃賽芬表示:「在兩校交流期間,教業中學師生的彬彬有禮、儒雅俊秀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這次親臨教業中學,感受到迥然不同的校園文化。在參觀管樂隊演奏室時,教業學子多才多藝,即興表演讓人驚歎。」

寧波東海實驗學校副校長沃賽芬表示,教業中學校園佈局以學生為中心,治學理念和教學態度值得借鑑。
寧波東海實驗學校副校長沃賽芬表示,教業中學校園佈局以學生為中心,治學理念和教學態度值得借鑑。

東海學校學生王筱靈表示,來澳門之前,已從夥伴馬子晴同學口中得知教業中學的學習點滴,今次親身到教業校園參觀,得到的印象與想像十分相近。她讚說:「孔子的儒學思想融入在校園的每個角落,安靜又舒適的環境,透露出深厚的文化底蘊。」

合作探究鐫刻深厚友誼

去年的寧波文化學習之旅,兩校學生通過合作「主題探究」6大主題(經濟發展、人文情懷、企業模式、旅遊政策、環境保護和美食推廣),齊心協力完成主題匯報,展現了積極合作,篤實好學的精神風貌。期間,學生不但累積了豐富的學習經驗,亦為友情打下堅實的基礎。

教業中學學生羅倩怡回憶去年在東海學校演講時,十分感謝夥伴家庭的協助:「我與夥伴金晗霖是同組成員,以明州港和寧波舟山港的前世今生為主題,進行探究匯報。金晗霖的媽媽曾在中央廣播電視台當主持人,她在演講技巧和內容上給了我們不少建議,讓我們的思路更清晰。」

經過是次活動,兩位結隊夥伴產生了深厚的情誼,融洽的談話讓彼此更貼近。左起:東海學校學生金晗霖,教業中學學生羅倩怡。
經過是次活動,兩位結隊夥伴產生了深厚的情誼,融洽的談話讓彼此更貼近。左起:東海學校學生金晗霖,教業中學學生羅倩怡。

回訪活動期間,正值教業中學舉行年度畢業典禮,教業學子在舞台上展現澳門風采,精彩的表演點燃了學生們的熱情。作為畢業典禮的嘉賓,東海學校學生在畢業典禮上表演朗誦,還細心為畢業的夥伴送上祝福和禮物。甬澳兩校如一家,親切的友誼之光照亮了教業中學的禮堂。

今次回訪活動,主題為歷史文化之旅,教業中學師生盡地主之誼,陪同東海師生遊覽澳門的歷史及文化景點:澳門藝術博物館、大三巴牌坊、回歸紀念館、金蓮花廣場、澳門觀光塔、哪吒古廟等,體驗澳門中西文化交融、和而不同的本土特色,領略澳門的歷史發展、風土文化。

開啟兩校教育合作新篇

近年,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開展以及港珠澳大橋的建成,便利了澳門與內地文化的交流,澳門「千人計劃」締結姐妹學校的活動,突破了地域的限制,打破了傳統的教學路徑,開闢了多元的教學道路。對此,教業中學副校長邱頴文說:「兩校學生在交流活動中,表現積極投入。他們彼此分享生活、交流思想,鐫刻了深厚的友誼。同時,我們冀望未來延續教學交流,建立長遠合作關係。是次活動,不但為兩校友誼橋樑添磚加瓦,更為將來深入交流和互動奠定堅實基礎。」

談及與教業中學的緣份,東海學校副校長沃賽芬說,今天的教業中學賀誠校長,就是1996年在寧波北侖創立的寧波東海實驗學校首任校長,可見兩校淵源頗深。如今兩校締結成姐妹學校,有助教育文化互通,為教育新模式作出貢獻。她說:「隨着首階段文化交流和課程融合的初步完成,我們會嘗試開展兩校教師的跟崗教研,進一步瞭解兩地的教育改革情況,互相借鑑,取長補短,豐富合作內涵,實現多元文化的交融與發展。」

短短數日的活動,學生們感觸多多。談及與小夥伴的友誼,王筱靈激動地表示,這次活動拉近了兩地學生的關係,加深了友誼,也印證了澳門與祖國密不可分的關係。「這次交流,讓我結交到一個無話不說的好姊妹,我們已約定,日後一起攜手走遍祖國的大好河山,領略不同的人文風情。」

東海學校學生王筱靈表示,澳門是一個非常有人情味的城市,希望日後有機會考上澳門大學,更深入瞭解這個城市的故事。
東海學校學生王筱靈表示,澳門是一個非常有人情味的城市,希望日後有機會考上澳門大學,更深入瞭解這個城市的故事。

澳門「千人計劃」旨在培養優秀的青少年人才,東海學校副校長沃賽芬十分滿意這次回訪活動:「在教業中學畢業典禮上,我感受到澳門社會各界對青少年的關懷和期許,尤其注重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和中華文化傳統根基;教業學子陽光而謙遜有禮,是未來社會的棟樑。我們亦期望透過合作互動,讓兩校學生開闊眼界,以開放的姿態包容接納不同的文化。」

文:曾海英 圖:賓尼、故渺


訂閱新聞局Telegram政府新聞頻道:https://t.me/macaogcs,即時接收最新消息。
訂閱頻道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Facebook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Facebook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官方微信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官方微信
微信訂閱號:澳門政府資訊 澳門政府資訊
微信訂閱號:澳門特區發佈 澳門特區發佈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政府新聞頻道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政府新聞頻道
已複製連結
跳到頁面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