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力球是70、80年代的澳門人的集體回憶。回力球的體積比壘球小1/4;球拍長約2呎,呈兜狀,以蘆葦織成。
澳門於上世紀70年代引入回力球,成為首個球類博彩項目。
1974年澳門大水塘側建成回力球場後,回力球運動隨之在澳門盛行。
回力球玩法類似壁球。雙方球員同站一邊,一人將球擊向前牆,另一人須接球還擊,雙方輪流接球並向牆上擊球。
回力球速度強勁,接球後要求運動員快速撲救,講求技術,極具挑戰性。
80年代初,球友用的球拍大多不是正規的籐拍,而是自製“紙皮”球拍,有的還會拿筲箕、水勺等器皿打球,現在則是纖維球拍。
澳門回力球場於1990年結業。2012年松山廣場建設了一個多功能球場,可進行回力球運動,重燃一眾球友的熱情。
澳門一眾回力球愛好者現在能集聚一堂,樂在其中,不為輸贏,只為那段屬於大家的青葱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