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卫生部公共卫生司在5月2日,于内比都举行地震救灾及灾后公共卫生应对协调通报会,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中国政府援缅卫生防疫队、泰国国际应急医疗队,以及马来西亚的非政府组织等,都以线上形式参与会议。中国国际应急医疗队(澳门)是目前持续在缅甸开展工作的7支国际队伍之一,以线下形式受邀出席这场重要会议,与多国应急医疗队和国际组织代表,共同商议灾后的应对策略。
会议由缅甸卫生部公共卫生司副司长Dr. Htun Tin主持,会上全面回顾了自"3.28"地震发生以来,灾区应急医疗工作取得的进展。数据显示,国际医疗队每天的接诊数量,从地震发生后7天的日均400例,快速上升到高峰期的1,700例。随着多国救援力量不断支援,从4月12日开始,这个接诊数字逐渐下降并趋于稳定。值得留意的是,现在只有9%的就诊伤员直接与地震相关,其余都是日常健康问题,这表明灾后医疗需求已经从紧急救治阶段,逐步过渡到常态化医疗服务。
中国国际应急医疗队(澳门)协调员柯量表示,认可缅甸方面对灾害阶段的科学判断。他认为,当前工作重点应转向慢性病管理和传染病防控,这对保障灾区居民长期健康至关重要。中国国际应急医疗队(澳门)愿意和缅甸卫生部公共卫生司,在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多部门协调机制等重要领域,开展技术合作项目,帮助提升缅甸应对复合型灾害的综合能力。
考虑到雨季即将到来,与会代表重点讨论了灾区居民安置区在环境卫生、饮用水安全,以及登革热、疟疾等虫媒传染病防控方面的严峻挑战。针对这些情况,缅甸卫生部决定加强跨区域传染病实时监测网络的建设,系统地开展基层卫生人员专业培训和居民健康宣传教育工作,同时优化国际援助与当地医疗资源的协同配合。缅甸卫生部感谢国际社会持续给予的专业支持,并呼吁各国深化多边合作,共同维护灾后过渡期的公共卫生安全,为灾区居民营造健康安全的生活环境。
截至目前,已有来自全球的31支国际医疗队参与缅甸"3.28"地震紧急医疗救治任务,其中7支队伍仍在缅甸不同地区开展工作,包括中国政府援缅卫生防疫队及中国国际应急医疗队(澳门)。中国作为首批抵达灾区且坚持开展救援工作的国际力量,中国医疗团队在缅甸"3.28"地震救援中,充分体现了负责任大国的精神和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