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不到一个月便是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龙舟健儿已开始加紧锻炼,期望能于龙舟竞赛中夺取佳绩。澳门赛龙舟的历史悠久,始于清朝同治元年(1841年)(注1),初期由本地民间团体自行组织,并非每年恒常举行。直至1979年,澳门的体育团体开始发起筹办龙舟竞赛,还邀请不同国家派队来澳参赛及交流,逐渐推广为每年一度的国际龙舟赛事,成为澳门其中一项最受欢迎的水上体育竞技运动。
澳门龙舟竞赛的演变
龙舟竞赛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之一,澳门每年都会举办两项大型龙舟竞赛,包括「澳门国际龙舟赛」及「澳门中秋杯小龙赛」(又名「澳门总会杯小龙赛」),吸引不少本地学校、博企、社团及政府部门等组队参加。曾于2017年远赴韩国釜山,参加当地举行的「昌原国际海上龙舟比赛」,勇夺混合组全场总冠军及男子公开组全场总亚军的海湾独木舟会龙舟队,成员都是水上活动的爱好者。
海湾独木舟会龙舟队教练沈兆兴,富有多年水上运动的经验。他表示,自龙舟队成立后,便积极参与每年举行的龙舟赛事,为了备战今届「澳门国际龙舟赛」,龙舟队已于4月下水加紧练习。由于龙舟竞赛的龙舟均是由举办赛事的大会统一提供,虽然比赛在即,但为求公平,仍须按大会编排各参赛队伍的训练时间。「由于能练习的时间有限,龙舟队平日会以体能训练及独木舟训练为主,以保持队员的水感。」
沈兆兴指,虽然独木舟和龙舟两种运动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但由于独木舟须左右手并用,两边的肌肉和力量不会相差太远,到划龙舟时,就可以同时适应两边划桨,起到互相补位作用。而会内除了发展龙舟队外,亦有其他如独木舟水球、直立板等的水上运动予队员们训练,期望队员除了擅长单一项目,亦能于交叉训练学到其他项目的技术。
「澳门人划龙舟的地方,最初是筷子基和路环,之后是西湾湖,现在是南湾湖。」沈兆兴于1990年开始划龙舟,见证着澳门龙舟运动的变迁与发展。他笑指,上世纪80、90年代在筷子基划的龙舟均是木制龙舟,由于担心龙舟会被他人占用,大家都会把龙舟泊在水道中间,每次训练前后,都需要运动员游水往返龙舟至岸边。
随着时代发展,龙舟亦已由木制改为以纤维制造,纤维龙舟的船身较轻,速度更快。沈兆兴称,以往使用木龙舟时,舵手需要运用更多的力量去掌舵,因此舵手多由身强壮力的男性担任,龙舟材质的改变,令女性亦可以担任舵手。他指,龙舟能成为澳门的重要体育竞赛项目,还有一个重要里程碑,就是澳门于2005年主办东亚运动会,当时特区政府为配合龙舟及赛艇项目的举行,不但规划发展了南湾湖水上活动中心,更持续完善相关的配套设施,让澳门的龙舟赛及水上运动训练得以持续发展。
女性亦能驭「龙」
昔日的渔民认为,龙舟带有灵气,能带来祝福,为怕泄了龙气,因而定了众多禁忌,当中以女性不可触碰龙舟最为严厉。过去习俗中认为,女性的月事乃「不洁」之物,不仅会带来霉运,还会「吓走龙气」,所以只有男性可以划龙舟。大约1964年后,香港等地陆续举办让女性划的凤艇比赛,女性才开始于这项竞技崭露头角。(注2)
「90年代的澳门已经很开放,龙舟变成了一种大众的水上体育运动。」约于90年代末开始划龙舟的梁丽斯,是海湾独木舟会女子龙舟队队长兼教练,亦是前澳门龙舟代表队队长,被称为澳门水上运动界的「大师姐」。她忆述,澳门以前并没有凤艇,从一开始便是划龙舟,龙舟赛事也快速发展到有男女混合及女子专项的组别。
梁丽斯说,虽然澳门划龙舟的人不少,但女子队就较难聚集队员,原因是大部份女性都害怕晒黑或晒伤皮肤,亦有不少女性对划龙舟有刻板印象,认为会因训练而影响体态、害怕力量不足等而却步。「其实只要学会及掌握基础技术,就可以划龙舟,并不需要『用死力』去划。」
她解释,随着体育科技的发展,龙舟队已用上科学化训练,主张持续更新不同划法,例如配合制造龙舟的物料更新,作出相应的技术调整,又或参考世界各地优秀队伍的划法,以提升速度及减轻队员的身体负担。至于影响体态的担忧,梁丽斯补充,只要运动后有放松肌肉,反而有助改善身体线条、令动作更灵活。
每年龙舟比赛前夕,各龙舟队都会加强练习,为了保持最佳的身心状态,梁丽斯每日都会于清晨6时起床,7时进行个人练习,之后便会带学员练习独木舟及与龙舟队训练。她特别提到,划龙舟是一项需要全队高度配合的水上运动,除了要锻炼技巧,亦要适时调整队员们心态。「对于一些进度较慢的队员,要耐心给予鼓励,并辅导旧队员与新人磨合。」她表示,当看到队员透过训练而变得更好,就能从中获得满足感及使命感。
同坐一条船 加深团队情谊
海湾独木舟会女子龙舟队队员卢一晞,亦曾担任澳门龙舟代表队队员,从小到大就喜欢水上运动的她,在中学时期已加入了海湾独木舟会,开始了独木舟和龙舟训练。她笑言,泛舟湖上确是一件很舒服的事,但当认真训练的时候,就一点也不轻松呢!「女孩子怕辛苦及不喜欢晒黑是很正常的事,但既然选择了就只能接受,并全力以赴、坚持下去。」她表示,龙舟与其他的水上运动截然不同,许多的水上运动均以个人为主,而龙舟则是团队运动,可以令到会内的队员,不分男女都团结起来(编按:公开组可男女同队),加深彼此之间的情谊,见证大家共同成长。对她而言,在龙舟的训练及比赛中,与队员们一起同心协力的感觉很快乐,是一种属于青少年的热血及归属感。
近年,虽然有越来越多的青年加入龙舟队训练,但因各种状况而选择退出的亦不少。卢一晞感慨说,「始终很多队员都是在职人士或学生,能一同进行团队练习的时间不多,很多时候都是靠大家自觉,利用空闲时间做自主体能训练。」她指,龙舟队员之间为了同一目标互相鼓励、共同努力的心,成就了他们的默契。「即使看着团队人来人往,但仍无阻我和队友坚持练习,风雨不改。」卢一晞表示,即使没有划船经验的人,亦可以尝试划龙舟,通过与有经验的队员一同训练,瞭解划船的窍门并培养水感。她期望,未来会有更多年青生力军加入,壮大这个大家庭,延续澳门水上运动的历史,再创佳绩。
注1:《口述历史──从头细说澳门的水上人家》蔡佩玲(2008)澳门:澳门东亚大学公开学院同学会,录像空间,澳门历史学会。
注2:《追本溯源──凤舟竞渡暨端午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田兆元,桑俊(2018)中国:武汉大学出版社。
延伸阅读
关于禁止「跪龙」的规定
跪姿划桨能充分发挥个人能力,使人的力量达到最大,但同时亦缺乏施力点,发力较坐姿困难许多,加上比赛的纤维龙舟打造得较轻巧,身处龙舟末端的舵手会因水面波动而重心不稳、操舵不易,容易出现「反龙」的风险。因此为保障安全性及公平性,现时的国际龙舟赛均对参赛选手的划桨姿势有所规范。
2008年开始,国际龙舟联盟就规定所有国际龙舟大赛必须统一姿势为坐姿。「澳门国际龙舟赛」更早于2005年就增加规范,小龙赛的队伍不可以站式或半跪式进行比赛,而大龙赛的队伍则不会受到上述条款之限制。迄今赛制已经发展成所有比赛项目,均禁止以站立式或半跪式进行比赛(舵手除外),违例者将被取消参赛资格。
澳门龙舟赛分类
项目 距离 赛队
小龙赛 200米 鼓手1人、舵手1人及划手10人
标准龙 500米 鼓手1人、舵手1人及划手20人
组别 参赛资格
公开组 不分男女
女子组赛 只准许女性
资料来源:澳门国际龙舟赛
http://macaodragonboat.com
文:郑美盈 图:宋楚珊、受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