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局今(26)日接获1例输入性登革热病例报告,列为本澳今年第25例输入性登革热病例。
患者是外籍雇员,女性,30岁,居于氹仔雄昌花园第二座。患者于10月8至14日到访菲律宾,于18日出现低热和全身肌肉关节痛,24日四肢出现皮疹,25日到镜湖医院氹仔医疗中心急诊就医及进行血液样本检测;26日经公共卫生化验所检测证实为登革热III型。患者病情稳定,已安排到仁伯爵综合医院住院治疗,同住人暂无不适。
根据患者旅居史、出现症状的时间及实验室检测结果,列为本澳第25例输入性登革热病例。卫生局将派员到患者在澳活动地点附近进行孶生源巡查及防范性灭蚊。
登革热的病征包括发热、头痛、后眼窝痛、肌肉痛、关节痛及出疹。登革热的潜伏期一般为3至14天,平均为4至7天。登革热病毒分为四种不同的血清型(I、II、III和IV型)。感染不同型的登革热病毒有可能引起重症登革热,其症状较严重,包括严重腹痛、持续呕吐、呼吸急促、牙龈或鼻出血及血性呕吐物,严重时会导致循环系统衰竭、休克,甚至死亡。因此曾患登革热者要特别警惕,保护自己避免被蚊叮咬。
卫生局强调,基孔肯雅热及登革热是通过带病毒的白纹伊蚊叮咬人而传播,不会直接人传人,清除孳生源为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故此,呼吁居民注意加强清除积水,杜绝蚊虫孳生。此外,本澳亦已进入蚊媒传播疾病的风险季节,再次提醒居民不要掉以轻心,做好“防蚊三招”共同防控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等蚊媒传播疾病:
居民如有发热、关节痛、皮疹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有关的居住地点或旅游史;医生应对怀疑登革热及基孔肯雅热病人及时作出检测和通报。卫生局公共卫生化验所可提供登革热及基孔肯雅热检测服务。若有疑问,可致电卫生局传染病热线28700800或浏览传染病网页http://www.ssm.gov.mo/cs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