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修復山林保生物多樣性 植逾十二萬苗木百種鄉土樹
市政署
2023-05-29 13:35
  • 黑沙水庫修復後現況

  • 路環中央山修復後現況

  • 利用清理出的枯樹築臨時步道。

  • 山林修復開展前期先評估保留樹木。

  • 樹木被瘋長藤蔓纏繞。

  • 近年本澳多處山林看似一片綠油油,實則山體早被瘋長的藤本植物大面積覆蓋

  • 生態修復作業流程

  • 黑沙水庫修復期間及現況對比

  • 路環中央山修復期間及現況對比

未能播放Youtube視頻

本澳山林經歷天鴿、山竹風災吹襲後,受損嚴重,市政署由2018年起,分階段持續對山林進行生態修復,至今已完成種植約十二萬五千多株苗木,包括逾一百二十種鄉土樹,經持續多年的監察,苗木存活率逾九成且生長良好,為保障山林生物多樣性打下基礎。今年第二季將陸續在路環陸軍路兩側、黑沙水庫南側和龍爪角等區份開展第六期山林修復,總面積三十五公頃,計劃明年種植三萬五千株新苗。

為恢復山林生態環境,市政署在廣東省林業局支持下,聯同廣東省林業科學研究院專家組因應本澳山林特點,訂定修復及優化山林生態的原則、計劃。山林修復承接公司必須依循市政署和專家組製定的修復計劃,按照保留原有樹種、清除藤蔓、開挖樹穴、施肥及回填土壤、苗木消毒及種植、護理六個作業步驟進行修復和種植,一旦涉及移除山林樹木,必須嚴格遵循僅移除枯樹、病危樹、入侵植物三大原則,市政署聯同專家組持續監察修復成效。

健康山林棲地應包含草本、灌木、喬木,具備生物多樣性。近年本澳多處山林看似一片綠油油,實則山體早被瘋長的藤本植物如夜花藤和薇甘菊大面積覆蓋,嚴重危害植物生長,林區逐漸喪失生態功能,無法為生物提供食源及棲息地,影響生物多樣性的可持續發展。此外,上世紀在本澳山林種植的台灣相思、木麻黃等先鋒樹種,雖具改造林區微氣候環境、土壤肥力等作用,但因短壽特性導致多片林區近年出現衰退。故此,有必要清除如夜花藤和薇甘菊一類藤本植物,並透過重植造林,持續修補等手段,復育山林生態,保護山林的生物多樣性。根據《環境狀況報告》數據顯示,2018至2021年,鳥類、哺乳類、昆蟲類等三類生物種類均有上升,兩棲動物類、魚類、爬行類的三類生物種類則持平。

訂閱新聞局Telegram政府新聞頻道:https://t.me/macaogcs,即時接收最新消息。

訂閱新聞局Telegram政府新聞頻道:https://t.me/macaogcs,即時接收最新消息。
訂閱頻道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Facebook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Facebook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官方微信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官方微信
澳門政府資訊
澳門特區發佈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政府新聞頻道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政府新聞頻道
已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