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專題特寫

策展人眼中的「藝文薈澳」雙年展

澳門雜誌
155期
  • 邱志杰 —— 藝文薈澳:澳門國際藝術雙年展2023 總策展人

  • 藝文薈澳:澳門國際藝術雙年展2023

  • 主場展設於澳門藝術博物館1至3樓,以多樣的藝術形式,討論兩種截然不同的意識形態――宗教信仰與科學理論。

  • 來自不同國家的6件大型裝置藝術,會先後安放於澳門不同地方,串連不同藝術空間。

  • 世界上有不同的美,『藝文薈澳』是一盤很大的藝術大餐。我覺得豐富性和多樣性是一個展覽必須呈現給觀眾的,而且這些作品之間是互補的,例如抽象的作品和具象的作品,他們是互相支撐的。 —— 邱志杰

  • 美高梅特展「超元•萬象:蕭勤的藝術」以《生命之圓》為起點,展現藝術家蕭勤對生活及藝術的哲學觀。

  • 銀河娛樂集團特展「BE@RBRICK MACAU」通過投影方式,讓觀眾捕捉BE@RBRICK設計藝術的瞬間。

  • 邱志杰作為藝文薈澳總策展人,還特別舉辦了三場交流活動,助觀眾走進藝術家的內心世界。

未能播放Youtube視頻
邱志杰 —— 藝文薈澳:澳門國際藝術雙年展2023  總策展人
邱志杰 —— 藝文薈澳:澳門國際藝術雙年展2023 總策展人

「藝文薈澳:澳門國際藝術雙年展」(下稱「藝文薈澳」)舉辦至今已到了第三屆,活動匯聚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和作品,展示當代藝術的多元和創新,經過兩屆的累積和沉澱,成為澳門的一張文旅名片。今屆「藝文薈澳」以「命運的統計學」為題,共分為8大板塊逾30個展覽,透過散落澳門不同地方的連串展品,共同探索科學與信仰之間的關聯,引導觀眾思考命運與數據的緊密糾纏。

 

短片

藝文薈澳 喚醒你的夏日多巴胺

藝文薈澳:澳門國際藝術雙年展2023
藝文薈澳:澳門國際藝術雙年展2023

網址:www.artmacao.mo

 

最前沿及最古老的人類命題

今屆「藝文薈澳」再次由著名藝術家、中央美術學院副院長邱志杰擔任總策展人,無論是上屆的「全球的進與退」,還是今屆的「命運的統計學」,都是希望透過藝術與觀眾探討當下人類所關心的議題。

邱志杰說,上屆「藝文薈澳」的主題「全球的進與退」,是針對當時特定的時間點,尤其是疫情期間和當時國際政治反全球化趨勢而設立的。今屆的展覽之所以想與觀眾探討科學和信仰之間的關係,一來是因為科學和信仰,一個最前沿,一個最古老,二者均是人類長期的基本命題。二來是因為自去年底以來,人工智能的發展突飛猛進,人們更加關注人工智能與大數據的發展。

主場展設於澳門藝術博物館1至3樓,以多樣的藝術形式,討論兩種截然不同的意識形態――宗教信仰與科學理論。
主場展設於澳門藝術博物館1至3樓,以多樣的藝術形式,討論兩種截然不同的意識形態――宗教信仰與科學理論。

在邱志杰看來,科學史與人類精神信仰史本身緊密糾纏。「1582年,意大利人利瑪竇到達澳門,這是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重大事件。在中國,利瑪竇與李之藻等人合作繪製了《坤輿萬國全圖》獻給萬曆皇帝,又與徐光啟合作翻譯了《幾何原本》的一部份,啟動了西方近代科學知識在中國傳播的進程。利瑪竇的本來身份是耶穌會傳教士,但科學就隨宗教裹挾而來。」

邱志杰指出,澳門特殊的地理位置將它置於全球知識、信仰和生活習俗交流的前沿地帶。佛教、道教和媽祖信仰與外來的天主教信仰在這裡互相混雜,澳門本地和國際社群人民秉持不同信仰,成為城市的顯著特徵。

與此同時,澳門是近代科學與傳統思想激烈碰撞的地方。社會上,雖然一直充斥着魔鬼與神靈的傳說,也因近代科學的出現而祛魅。

隨着文明的發展,實踐科學逐步將奧妙難明的傳統理論系統化。「近代自然科學的基礎是實證經驗和統計數據,商業和金錢的力量都因統計而凝聚。今天的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更是將統計的力量發揮到了極致。但占卜問卦等未來預測,其實也是基於潛在的統計知識。傳統上的堪輿風水,呼應着今天的環境科學和生態科學,大數據預測,成為了未來的占卜算命,為婚配、就業和擇居提供指南。」

來自不同國家的6件大型裝置藝術,會先後安放於澳門不同地方,串連不同藝術空間。
來自不同國家的6件大型裝置藝術,會先後安放於澳門不同地方,串連不同藝術空間。

 

匯集全球當代藝術傑作

為啟發觀眾思考,並講好主題故事,邱志杰把設於澳門藝術博物館的「主場展」劃分為「命運劇場」、「靈魂從宇宙流溢而出」、「人間鬼神怪」、「科技靈知」及「預言者」5大區域,每個區域都有其代表作品。3層樓的展廳匯聚了亞洲、歐洲、北美洲、南美洲的十多個國家,中國内地及香港、澳門、台灣地區共42位藝術家的百多件作品,包括繪畫、版畫、攝影、綜合媒材、雕塑、裝置、影像以及人工智能等。

邱志杰認為,「世界上有不同的美,『藝文薈澳』是一盤很大的藝術大餐。我覺得豐富性和多樣性是一個展覽必須呈現給觀眾的,而且這些作品之間是互補的,例如抽象的作品和具象的作品,他們是互相支撐的。」

部份作品試圖在科技主導的世界中,重新探索心靈與精神的力量,尋求與宇宙、神靈的連接;部份則在傳統宗教的精神實踐中,發現科學和技術的端倪,用哲學和科學角度進行理解;而更多的藝術家在兩者之間的廣闊譜系中遊移,交替雜糅不同的信念與方法,跨越兩者的界限,用作品引領觀眾展開一場神秘而科幻的藝術之旅。

世界上有不同的美,『藝文薈澳』是一盤很大的藝術大餐。我覺得豐富性和多樣性是一個展覽必須呈現給觀眾的,而且這些作品之間是互補的,例如抽象的作品和具象的作品,他們是互相支撐的。                             ——  邱志杰
世界上有不同的美,『藝文薈澳』是一盤很大的藝術大餐。我覺得豐富性和多樣性是一個展覽必須呈現給觀眾的,而且這些作品之間是互補的,例如抽象的作品和具象的作品,他們是互相支撐的。 —— 邱志杰

 

展現本地藝術特色

除了延續城市館的概念,今屆「藝文薈澳」的國際化和本地化均有所突破,既開設了本地藝術家邀請展、本地策展計劃,開闢了平行展板塊,更大幅增加外國作品比例,拓展了全球藝術網絡的接觸面。

本地藝術家邀請展,是由6大綜合度假休閒企業委約本地藝術家創作的聯展,集合本地精銳力量。本地策展計劃是特區政府推動本地藝術發展的重要項目,為本地策展人和藝術家提供一個展現思想與才華的舞台,會隨「藝文薈澳」的推進而分階段舉行,激揚創意,精彩可期。平行展作為一個新板塊,邀請本地具規模的商業畫廊及機構參與,旨在推動本地藝術產業化。

美高梅特展「超元•萬象:蕭勤的藝術」以《生命之圓》為起點,展現藝術家蕭勤對生活及藝術的哲學觀。
美高梅特展「超元•萬象:蕭勤的藝術」以《生命之圓》為起點,展現藝術家蕭勤對生活及藝術的哲學觀。

邱志杰曾經與已故的日本建築大師磯崎新聊起「亞洲」這個概念。磯崎新說:以澳門為中心,以3000公里為半徑畫一個圓,這大概就是亞洲所在的範圍。「毫無疑問,澳門是公元1500年大航海時代所創造的那一波全球化的第一塊試驗田,從澳門到柯欽(地名,位於印度喀拉拉邦的埃納庫拉姆縣)的中國漁網,再到里斯本的青花瓷磚,形成了人類文明交流美妙的連接。澳門正如一個水手結,把東西方世界連接在一起。」

邱志杰認為,澳門本地藝術家是幸福的,他們既可享受小城生活的休閒從容,藉此能深刻感受草木之美,又可以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開闊視野,吸收全球湧入的豐富資訊和資源,享受着南來北往的商貿、思想、文化與創意的交流。以上種種,成就了澳門藝術圈的見多識廣、強大的包容力,和對品質有追求的特質。

銀河娛樂集團特展「BE@RBRICK MACAU」通過投影方式,讓觀眾捕捉BE@RBRICK設計藝術的瞬間。
銀河娛樂集團特展「BE@RBRICK MACAU」通過投影方式,讓觀眾捕捉BE@RBRICK設計藝術的瞬間。

「藝文薈澳」在眾多國際知名的藝術雙年展中尚算新丁,如何營造出讓人難忘的國際性展覽,是策展人必須考慮的。邱志杰分享兩屆的策展心路歷程時說,希望把雙年展做得嚴肅,讓人意識到澳門有一群活躍的藝術家,會思考人類命運等議題。另一方面,他又希望讓展覽走進大眾的視線中,「展覽應該表現出對觀眾的親和,這是非常重要的。」

邱志杰說,當去到另一個城市時,如果那裡正好舉辦當代藝術雙年展,自己是非常願意去參與的。「你在風景點裡看到的,只是這座城市的過去,而在當代藝術展裡看到的,是一個城市的未來。透過展覽,觀眾可以看出這個城市在思考甚麼,從視覺上是審美的享受,從心靈上來說,是一種啟蒙。」

邱志杰作為藝文薈澳總策展人,還特別舉辦了三場交流活動,助觀眾走進藝術家的內心世界。
邱志杰作為藝文薈澳總策展人,還特別舉辦了三場交流活動,助觀眾走進藝術家的內心世界。

 

文:黃桂蘭 圖:宋楚珊

 

 


訂閱新聞局Telegram政府新聞頻道:https://t.me/macaogcs,即時接收最新消息。
訂閱頻道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Facebook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Facebook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官方微信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官方微信
微信訂閱號:澳門政府資訊 澳門政府資訊
微信訂閱號:澳門特區發佈 澳門特區發佈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政府新聞頻道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政府新聞頻道
已複製連結
跳到頁面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