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文荟澳:澳门国际艺术双年展」(下称「艺文荟澳」)举办至今已到了第三届,活动汇聚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和作品,展示当代艺术的多元和创新,经过两届的累积和沉淀,成为澳门的一张文旅名片。今届「艺文荟澳」以「命运的统计学」为题,共分为8大板块逾30个展览,透过散落澳门不同地方的连串展品,共同探索科学与信仰之间的关联,引导观众思考命运与数据的紧密纠缠。
短片
艺文荟澳 唤醒你的夏日多巴胺
网址:www.artmacao.mo
最前沿及最古老的人类命题
今届「艺文荟澳」再次由着名艺术家、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邱志杰担任总策展人,无论是上届的「全球的进与退」,还是今届的「命运的统计学」,都是希望透过艺术与观众探讨当下人类所关心的议题。
邱志杰说,上届「艺文荟澳」的主题「全球的进与退」,是针对当时特定的时间点,尤其是疫情期间和当时国际政治反全球化趋势而设立的。今届的展览之所以想与观众探讨科学和信仰之间的关系,一来是因为科学和信仰,一个最前沿,一个最古老,二者均是人类长期的基本命题。二来是因为自去年底以来,人工智能的发展突飞猛进,人们更加关注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的发展。
在邱志杰看来,科学史与人类精神信仰史本身紧密纠缠。「1582年,意大利人利玛窦到达澳门,这是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重大事件。在中国,利玛窦与李之藻等人合作绘制了《坤舆万国全图》献给万历皇帝,又与徐光启合作翻译了《几何原本》的一部份,启动了西方近代科学知识在中国传播的进程。利玛窦的本来身份是耶稣会传教士,但科学就随宗教裹挟而来。」
邱志杰指出,澳门特殊的地理位置将它置于全球知识、信仰和生活习俗交流的前沿地带。佛教、道教和妈祖信仰与外来的天主教信仰在这里互相混杂,澳门本地和国际社群人民秉持不同信仰,成为城市的显着特征。
与此同时,澳门是近代科学与传统思想激烈碰撞的地方。社会上,虽然一直充斥着魔鬼与神灵的传说,也因近代科学的出现而祛魅。
随着文明的发展,实践科学逐步将奥妙难明的传统理论系统化。「近代自然科学的基础是实证经验和统计数据,商业和金钱的力量都因统计而凝聚。今天的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更是将统计的力量发挥到了极致。但占卜问卦等未来预测,其实也是基于潜在的统计知识。传统上的堪舆风水,呼应着今天的环境科学和生态科学,大数据预测,成为了未来的占卜算命,为婚配、就业和择居提供指南。」
汇集全球当代艺术杰作
为启发观众思考,并讲好主题故事,邱志杰把设于澳门艺术博物馆的「主场展」划分为「命运剧场」、「灵魂从宇宙流溢而出」、「人间鬼神怪」、「科技灵知」及「预言者」5大区域,每个区域都有其代表作品。3层楼的展厅汇聚了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的十多个国家,中国内地及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共42位艺术家的百多件作品,包括绘画、版画、摄影、综合媒材、雕塑、装置、影像以及人工智能等。
邱志杰认为,「世界上有不同的美,『艺文荟澳』是一盘很大的艺术大餐。我觉得丰富性和多样性是一个展览必须呈现给观众的,而且这些作品之间是互补的,例如抽象的作品和具象的作品,他们是互相支撑的。」
部份作品试图在科技主导的世界中,重新探索心灵与精神的力量,寻求与宇宙、神灵的连接;部份则在传统宗教的精神实践中,发现科学和技术的端倪,用哲学和科学角度进行理解;而更多的艺术家在两者之间的广阔谱系中游移,交替杂糅不同的信念与方法,跨越两者的界限,用作品引领观众展开一场神秘而科幻的艺术之旅。
展现本地艺术特色
除了延续城市馆的概念,今届「艺文荟澳」的国际化和本地化均有所突破,既开设了本地艺术家邀请展、本地策展计划,开辟了平行展板块,更大幅增加外国作品比例,拓展了全球艺术网络的接触面。
本地艺术家邀请展,是由6大综合度假休闲企业委约本地艺术家创作的联展,集合本地精锐力量。本地策展计划是特区政府推动本地艺术发展的重要项目,为本地策展人和艺术家提供一个展现思想与才华的舞台,会随「艺文荟澳」的推进而分阶段举行,激扬创意,精彩可期。平行展作为一个新板块,邀请本地具规模的商业画廊及机构参与,旨在推动本地艺术产业化。
邱志杰曾经与已故的日本建筑大师矶崎新聊起「亚洲」这个概念。矶崎新说:以澳门为中心,以3000公里为半径画一个圆,这大概就是亚洲所在的范围。「毫无疑问,澳门是公元1500年大航海时代所创造的那一波全球化的第一块试验田,从澳门到柯钦(地名,位于印度喀拉拉邦的埃纳库拉姆县)的中国渔网,再到里斯本的青花瓷砖,形成了人类文明交流美妙的连接。澳门正如一个水手结,把东西方世界连接在一起。」
邱志杰认为,澳门本地艺术家是幸福的,他们既可享受小城生活的休闲从容,藉此能深刻感受草木之美,又可以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开阔视野,吸收全球涌入的丰富资讯和资源,享受着南来北往的商贸、思想、文化与创意的交流。以上种种,成就了澳门艺术圈的见多识广、强大的包容力,和对品质有追求的特质。
「艺文荟澳」在众多国际知名的艺术双年展中尚算新丁,如何营造出让人难忘的国际性展览,是策展人必须考虑的。邱志杰分享两届的策展心路历程时说,希望把双年展做得严肃,让人意识到澳门有一群活跃的艺术家,会思考人类命运等议题。另一方面,他又希望让展览走进大众的视线中,「展览应该表现出对观众的亲和,这是非常重要的。」
邱志杰说,当去到另一个城市时,如果那里正好举办当代艺术双年展,自己是非常愿意去参与的。「你在风景点里看到的,只是这座城市的过去,而在当代艺术展里看到的,是一个城市的未来。透过展览,观众可以看出这个城市在思考甚么,从视觉上是审美的享受,从心灵上来说,是一种启蒙。」
文:黄桂兰 图:宋楚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