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毕业季,刚走出校园的社会新鲜人该何去何从,是创业?继续深造?还是找工作?是留在澳门?还是走出去?怎样的路才最适合自己?面对学生的困惑,教师们往往会根据自己的经验,为学生提供一些参考。
随着社会朝向专业化和多元化发展,「生涯规划」日益受到重视,为此,澳门大学(下称「澳大」)联合澳门中华新青年协会,在2022年年底举办全球职业生涯规划师(Global Career Development Facilitator)课程,为澳大40位担任学生事务工作的教职员提供全球职业生涯规划师双证课程培训(注),让他们掌握标准化的职业生涯咨询流程及专业咨询工具,日后能更系统化地为大学生规划个人生涯,实现人生目标。
及早规划更好装备
澳门特区政府一直重视青年职业生涯规划的工作,近年,相关教育更逐步走进中小学生的课堂,澳门大学副校长莫启明认为是一个好趋势。「学生一方面迎接澳门『一中心、一平台』定位、粤港澳大湾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下称「深合区」)等重大战略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亦要面对世界格局变化、区域融合、多元产业发展等挑战。有充足的自我装备,显得尤为重要。」
全球职业生涯规划师认证是一个国际性的认证体系,专门用于培养在职业发展和职业咨询领域的专业人士。澳大是次举办的是双证课程培训,参与的教职员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学习到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意义、主要理论、案例,以及职业生涯规划师的核心理念、职业认证资格、职业道德、工作规范等内容。首期参加者已完成第一阶段的培训,并获得有关证书。
莫启明指出,通过是次课程,有助强化大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工作,以及进一步完善书院整合式学习平台,从而鼓励更多大学生提升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及早做好个人学习及未来发展路向的规划,为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把握发展潮流机遇做好万全准备。
提升书院教育效能
谈及开设是次课程的初心,莫启明说,这与澳大的书院教育密切相关。书院教育为21世纪亚洲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方向,澳大在搬入新校园后就全面推行书院制度,至今已设有10所书院,每所书院平均约有500名住宿生。他介绍,澳大采用基于住宿式书院系统的全人教育体系,在澳门的大学中独一无二。书院与学院相辅相成,以体验式课程规划提供全人教育的环境,力求培养学有所成及情操高尚的学生。
澳大书院住宿生活除了可以体验书院活动、共膳教育、书院课程、定期与导师见面、高桌晚宴等,学校还提供关顾服务和学术支持,其中就包括有专业辅导服务。「为向学生提供更专业的支援,我们决定开设这次培训课程。培训对象之所以定为学生事务范畴的教职员,是因为他们在日常工作中,会接触到不同的学生群体。学校希望他们通过培训获取的专业知识,能更好地帮助书院的学生,令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校园的覆盖面及影响力更为广泛。」
另外,为了能让学生进一步瞭解大湾区城市的发展情况,澳大书院亦会轮流举办深合区新四大产业相关讲座,并持续组团带领书院的学生到横琴参观考察,与横琴不同行业的企业负责人面对面交流。
澳大于3月23及24日举办「2023澳门大学就业及实习资讯展」,吸引超过110间来自不同行业的企业和机构参与,合共提供逾3,000个职位。此外,学校亦举办了一系列就业指导活动,多方位助力毕业生就业。莫启明认为,通过上述活动,都能切切实实帮学生瞭解自己,瞭解澳门的就业市场状况,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积极开拓自身的职业前程,为日后服务社会而完善自己。
注:全球职业生涯规划师双证课程,即为全球职业规划师(GCDF)与北森生涯规划师(BCF)结合式双证培训。学员在完成第一阶段的北森生涯规划师(BCF)培训课程后,在一年内提交一份约6,000字的咨询及个案报告,通过评核后,才可通过第二阶段的全球职业规划师(GCDF)认证。
教职员分享
专业培训学以致用
今年是霍英东珍禧书院副院长蒋怡进入书院工作的第十个年头,这些年来,她每天与学生一同生活、一同成长,近距离见证学生于十年间的求职变化和趋势。「2013年时,澳门经济持续向好。据统计,当时每位澳大毕业生平均获得两至三份工作邀约,学生需要考虑的是选择哪份工作。到了2018年,就业市场开始绷紧,于是多了学生考虑继续深造,延迟进入职场。近两年,则越来越多的学生,思考是否到大湾区城市寻找更多发展机遇。」
蒋怡说,澳门的经济正处于调整期,学生以往需要做的是职涯选择,但现在由于有危机感,因此觉得需要提前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及早筹谋自己的发展路向。面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需求的增加,她也意识到自己此前的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很碎片化。「培训课程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内省过程,通过系统化的学习,回顾过往为学生做职业生涯规划时的不足,达至查漏补缺的效果。」
她又提到,每年九月和一、二月,是最多学生咨询转专业的时候,特别是大一新生,不少会在入学一个月左右出现学习困惑。有些学生会因为不喜欢A专业,想转去B专业,但他们是否真的瞭解B专业呢?B专业是否对其日后发展有帮助呢?以往,她会建议学生先选修或旁听心仪专业的科目,尝试瞭解该专业与自己的想象是否一致。「全球职业生涯规划师课程有一种咨询工具――『决策平衡单』,这可以用来帮助学生做出抉择,帮他们梳理当初选专业时的初心,结合个人的兴趣、价值观,以及家人对自己的期待等因素,作具体分析。」
帮助学生认清自我
何鸿燊东亚书院导师陈宇威介绍,职业生涯规划咨询的标准流程大概可以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初步瞭解咨询者的基本信息,并与其预约见面时间。第二阶段是深化面谈,逐步厘清咨询者当下面对的困惑与挣扎。第三阶段是帮助咨询者进行自我探索与职业配对,第四阶段是做出职涯决策。
以保证学生的隐私为前提,完成一个完整的个案咨询,视乎学生的需要,最长可能需要15至18小时,当中会运用到霍兰德职业兴趣测量表、兴趣岛、生涯幻游、职业技能卡、价值观念卡等专业咨询工具。
他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咨询有别于心理咨询,两者最大的分别是「时间」,「心理咨询每次大概需时40至50分钟,而职业生涯规划咨询则每次需一个半小时,且要分好几次进行。在咨询过程中,如发现学生有焦虑情绪难以排解,或者有其他心理方面的问题需要深入帮助,才会将学生转介到心理辅导中心,以提供更为专业的心理辅导服务。」
陈宇威指,根据过往的经验,作职涯咨询的学生可分为3种类型。第一类是进入大学就已经清晰自己的目标,并为这个目标做了充分准备的学生。第二类是有既定的目标,却找不到努力路径的学生。第三类是既没有目标,又没有动力的学生。
他分析,3种学生都有职业生涯规划咨询的必要,第一类学生较易受到忽视,虽然他们目标清晰,但往往因为早已设定了目标,而忽略了自己其他兴趣或长处,通过咨询,可以帮他们寻找更多自身可能性。最需要关注的是第三类学生,因为担心他们虚度大学四年的珍贵时光,所以须花上很多心思帮助他们,梳理其优势和缺点,从而找到目标,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文:黄桂兰 图:宋楚珊、澳门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