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久以来,广州都是澳门青年学子北上求学的热门地点之一,广州市教育局于2021年公布,在市内就读基础教育阶段的港澳台学生约有1.8万人。随着粤港澳大湾区(下称「大湾区」)建设发展,广州市早于数年前已积极为港澳籍学生提供多元化、具质素的基础教育公共服务,并于2019年,试点开办港澳子弟班。
为促进粤港澳教育融合发展,依照《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意见,在大湾区和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效应背景下,广州暨大港澳子弟学校应运而生,成为大湾区乃至全国首家港澳子弟学校。
广州暨大港澳子弟学校
www.asjnu.com
大湾区的「港澳味」学校
广州暨大港澳子弟学校(下称「广州暨大港澳」)成立于2021年9月1日,由暨南大学与香港维港教育集团共同创办,提供学前、小学、初中及高中阶段课程,亦即港澳地区俗称的「一条龙」学校。广州暨大港澳总校长郑景亮介绍,除了港澳学生外,学校亦会招收台湾、华侨及外籍学生,营造有助提升学生语言和沟通能力的氛围,亦体现学校具国际视野的办学特色。
郑景亮续说,广州暨大港澳以「暨大本色、湾区底色、港澳特色」为办学定位。『暨大本色』是指依托百年侨校暨南大学,引进其培育华侨的经验及爱国精神,培育出具备家国情怀兼学术优秀的新时代港澳青少年人才;『湾区底色』代表广州暨大港澳以培育学生创新科技知识为主要特色,为大湾区培养科技创新人才;『港澳特色』是指依托香港及澳门的国际社会地位,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能够熟练掌握中英双语,全面发展及具竞争力的精英人才。」
「国际+」课程接轨世界
「建校的初心是想成为大湾区融创课程的示范体制。」郑景亮介绍,广州暨大港澳是一所「以香港教育为核心,以IB(注1)理念为指导,以国民教育为基础特色」的学校,会以不同的教学模式,助学生面对成长和学习的不同阶段。
在小学和初中阶段,会专门开设「IB+港澳融创课程」,以香港课程为核心,并与IB国际课程接轨。高中阶段,便会转为「国际+」课程模式,开办香港中学文凭考试(HKDSE)课程。他指,为了更好地推行「IB+港澳融创课程」,广州暨大港澳花了不少心思,「我们的教学团队来自五湖四海,除了在香港聘请具资深教学经验的老师外,还在不同地方聘请拥有丰富IB教学经验的老师。此外,我们所有教学场地和设施,亦符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IB国际学校的要求。」
在日常的教学中,广州暨大港澳会以「两文三语」作主要学习语言,两文即简体中文和英文;三语为普通话、英语和粤语。主要使用香港教材,还会将国家、民族、中华传统文化融合到学科和实际教学中。除了日常教学,学校亦注重学生的课余活动,会开办体育竞技、艺术教育、国际视野、STEAM(注2)实践、情操陶冶、探究实践等课程,让学生通过课余活动,瞭解个人的兴趣和特长,以规划未来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养成好学、积极态度及正面价值观。
对于有意回澳门升读大学,打算参加澳门「四校联考」的澳生,郑景亮强调,「国际+」的课程已涵盖应试内容,「香港中学文凭考试受到国际社会认同,学生可凭成绩报考全球所有学校,在内地亦有132间学校承认HKDSE成绩,其中包括清华、北大、复旦等知名学校。」
守得云开见月明
广州暨大港澳在疫情期间创校,郑景亮感叹「办学路」困难重重,「当时无论聘请老师、改造学校场地等,都受到很大影响。幸好得到办学团体的协力,上下齐心,共同应对,让学校如期开学,招生情况亦非常理想。」他指出,办学初期原不招收高三学生,但有十多名学生因疫情被迫滞留在广州,无法如期回到香港准备HKDSE,广州暨大港澳最后决定收取了这批学生,让他们顺利参与了考试。
以往,居于内地的学生要以自修生名义报考HKDSE,并到香港考试,为方便内地居住的考生应试,香港考试及评核局于2022年修订了HKDSE考试规则,由2024年起,接纳合资格的内地学校举行HKDSE,而广州暨大港澳便有机会成为其中一个考点。郑景亮表示,要通过申请及认可,过程艰巨,若成功通过,学生便不用长途跋涉到香港考试,能够为在大湾区城市生活的港澳子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老师分享
詹文通
耐心助学生适应学习
人称「Tony Sir」的詹文通,原在香港任职老师,经已在内地工作和生活5年,两年前决定到广州暨大港澳任教,是校内IT部主任,以及G10、G11(中四及中五)的HKDSE生物及化学老师。他也是广州市首批大湾区职场导师,为刚来到广州的港澳青年,提供生活及职场上的协助。
广州暨大港澳的学生,主要都是生活于内地的港澳居民子弟,一直在内地接受教育,要协助他们适应新的港澳学习模式并非易事,但拥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詹文通指出:「学校在这方面花了很多心思,经过大家共同努力,学生都能适应环境。」他平日会鼓励学生多争取机会,扩阔眼界,如参加比赛和外出交流,期望他们有日能在大湾区的发展中贡献力量。
家长分享
Samantha
学校瞭解学生需求
采访当日,适逢广州暨大港澳的校园开放日。Samantha和丈夫、孩子一起前来参观。她说,儿子Darsh正就读幼稚园,今年5岁,是香港户籍的中印混血儿,由于他们长期生活在广州,广州暨大港澳便成为她的首选:「这里最吸引我的是『IB+港澳融创课程』,尤其是校长在分享会上提到『每位孩子皆成才』,这一点我十分赞同。」Samantha认为,学校可以更好地瞭解学生的需求,即使日后回香港继续升学,亦能更快融入香港的教育体系当中。
学生及家长分享
聂梓雅 聂梓莹
校园生活多姿多彩
从小于大湾区生活的双胞胎聂梓雅和聂梓莹,是广州暨大港澳高二的澳门学生,由于从小在内地接受教育,初接触港澳融创课程时,要花一段时间适应,幸好在这过程中,学校和老师都给予了十分多的帮助。她们表示,「学校给予我们发挥才能和创意的空间,同学间亦相处融洽,在这边学习非常快乐。」她们透露,已分别于澳门、香港和内地拣选心仪院校,并开始为升大考试作准备。
林玲(上图右一)
无缝衔接港澳教育
双胞胎的妈妈林玲认为,IB及香港课程体系教育,可为学生提供无缝衔接港澳、国际的优质教育,「HKDSE课程与澳门教育体系相近,考试成绩亦可直接报考澳门的大学,非常便利。」因此,自双胞胎初中毕业后,林玲便安排她们入读广州暨大港澳。
林玲补充:「现时,在大湾区就读的澳门学生都可申请澳门特区政府推出的《广东省学校就读学生学费津贴及学习用品津贴》,一定程度减轻了学费压力,亦可加强对子女其他教育的补助。」
注1:IB课程全称叫 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是由国际文凭组织 IBO 为全球学生开设,从幼稚园到大学预科(3-19岁)的课程,提供统一的教学大纲、授课题目、考试标准,是一项极具统一性、标准化量度教育水准的课程体系根据官方组织发布的要求,所有 IB 学习者需具备以下 10种综合质素:提问、博学、勤思、沟通、原则、开放、关心、冒险、平衡、反思。
注2:STEAM是科学(Science)、科技(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艺术(Art)及数学(Mathematics)5个范畴的缩写。
文:关楚婵 图:宋楚珊、受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