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海事博物館今昔
澳門雜誌
143期
  • 建築師以現代的幾何設計手法,將博物館設計成一艘泊靠在媽閣廟前的「大帆船」,以凸顯古廟與海上貿易、漁業的歷史關係。

  • 海事博物館新建築與舊碼頭(左)有機聯繫

  • 海事博物館與媽閣廟分而不離;桅杆式噴水池與媽閣廟前地分隔又有連續性。

  • 海事博物館內設多層展區,設計帶有郵輪甲板的影子。

未能播放Youtube視頻
建築師以現代的幾何設計手法,將博物館設計成一艘泊靠在媽閣廟前的「大帆船」,以凸顯古廟與海上貿易、漁業的歷史關係。
建築師以現代的幾何設計手法,將博物館設計成一艘泊靠在媽閣廟前的「大帆船」,以凸顯古廟與海上貿易、漁業的歷史關係。

在澳門歷史城區世遺建築媽閣廟附近,有一座與海事有關的博物館,其歷史可追溯到一個世紀之前。早期的海事博物館是怎樣的呢?它經歷了如何的發展?

現今的澳門海事博物館大樓建成於1990年,是澳門首座為專題博物館而設計興建的建築物,這座現代建築物在設計上有何獨特及創新之處?

始建於百年之前

在澳門的歷史上,首座與海洋有關的博物館可追溯到1919年,由當時的葡國海軍中尉、澳葡政府港口副官阿瑟.卡蒙拿(Artur Leonel Barbosa Carmona)發起籌建。當年的海事及漁業博物館利用「水師廠」大樓內一個廳堂,將存放在賈梅士博物館的一些帝汶草屋模型,及曾在1900年巴黎世界博覽會展出的中國船隻模型作為該館的首批藏品;1920年增加了由政府船塢木工匠製作的船隻模型、展示淡水魚的水族箱及與填海、疏濬河道有關的展品。

該博物館的部份模型於1922年被送往巴西,在里約熱內盧的世界博覽會展出。

1927至1933年間,博物館的藏品曾再度歸入賈梅士博物館,其後又重新返回海事及漁業博物館。1934年,博物館搬遷到當年位於東望洋山東側外港填海區的水上飛機倉庫,當時的藏品已經具有一定規模,包括十多艘船隻模型、一座船廠模型、船錨、指南針、漁網及採蠔工具、一些照片及與海事活動相關的藏品。可惜的是,這些早期的藏品在1945年1月16日的美軍空襲中,飛機倉庫遭炸毀而全部損壞,只留下一個黃銅製的燈具,因為當時該銅燈剛好沒有擺放在飛機倉庫。

海事博物館新建築與舊碼頭(左)有機聯繫
海事博物館新建築與舊碼頭(左)有機聯繫

海軍軍官設計新館

早期的海事及漁業博物館被毀後,澳門一直沒有同類的博物館,直到1986年,當時的海軍少將安東尼奧.蘇亞雷斯(António Martins Soares)提出建造新的海事博物館,以收集、保存和展示澳門的海事資料,及其與中國、葡萄牙的關係。

這個構想得到了澳葡政府的支持,並組織了相關的籌備小組。起初,他們打算利用位於媽閣廟前地一座屬於港務部門的儲存燃料樓房,保留部份建築物,同時拆除並新建一部份,以用作新的博物館。後來,籌備小組認為這做法不利於博物館的日後運作及發展,最終決定新建一座建築物,而在建設期間,利用媽閣廟前,同屬港務部門的綠色樓房作為臨時博物館。

臨時博物館與全新興建的博物館設計方案,均由1982年來到澳門工作的葡人建築師馬錦途(Carlos Bonina Moreno)負責,籌備小組揀選由馬氏負責展覽規劃及建築設計,是因為他除了是建築師,也是海軍官員,具有航海與海上活動的經驗與專業知識。

就綠色樓房改作臨時博物館,建築師主要是將這幢1940年代的住宅修復,並在內部按主題設置展示內容,臨時博物館在1987年11月7日開幕,雖然展示空間有限,但展品亦相當豐富,包括多艘古船的復原模型。

海事博物館與媽閣廟分而不離;桅杆式噴水池與媽閣廟前地分隔又有連續性。
海事博物館與媽閣廟分而不離;桅杆式噴水池與媽閣廟前地分隔又有連續性。

與媽閣廟相呼應

至於全新建造的博物館大樓,由於選址鄰近媽閣廟,雖然當時的媽閣廟尚未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清單,但亦是澳門的已評定建築遺產,建築師在設計博物館大樓時,考慮了怎樣減低新建築物對古蹟景觀的影響。首先,設計方案尊重了媽閣廟的主要建築群,面向大海的客觀事實,博物館主要建築物建在媽閣廟前地靠南的一側,一方面保留古廟與海的視覺聯繫,另一方面新建築亦與政府船塢的其他樓房形成一個整體,並成為船塢與前地廣場的邊界。

關於建築物的外型,建築師刻意將大樓靠近廟宇的外牆以45度的斜角設計,並高低錯落地並列一組牆體,形成博物館入口大廳高大的室內空間,同時,這組牆體在造型上讓人聯想到中國古帆船,加上博物館後部狹長的樓宇,建築師以現代的幾何設計手法,將博物館設計成一艘泊靠在媽閣廟前的「大帆船」,以凸顯古廟與海上貿易、漁業的歷史關係,也將海事博物館的功能隱喻在建築造型上。

另外,博物館大樓採用了多個圓形窗戶,像舷窗的窗洞,一方面呼應廟宇的「月洞門」設計,同時亦藉採用圓形窗洞向周邊建築物與環境作「借景」,可說是將傳統設計運用到現代建築的一次嘗試。

海事博物館除了新建大樓,其實規劃上仍有戶外的部份,首先是連接博物館的露天茶座及放置船隻的戶外展區,設計師透過設有類似船杆造型的噴水池,使該區域與媽閣廟前地分隔,但又保持兩者之間的視覺連續。

在媽閣廟前的「一號碼頭」,同樣是博物館的重要組成部份,該碼頭在附近填海之前,曾是用作停泊遊覽船「媽閣號」的地方,博物館的參觀者可以登船瞭解帆船的設施及運作,並設有定期航班讓參觀者實際地乘搭帆船遊覽內港。

澳門海事博物館是澳門首座為博物館專門建造的建築物,空間設計與展示內容有機結合,內部空間排佈也考慮了參觀人流的動線。整座博物館雖以現代的建築形式設計,但借用了不少傳統元素,傳統與現代有機融合。

博物館於1990年7月24日開幕,僅在開始營運的第一年,就錄得30多萬人次的參觀數字,平均每月2.5萬人次,這數字是當年一個「新紀錄」。

設計海事博物館的馬錦途建築師後來還設計了位於大炮台的澳門博物館,並於1996年獲得澳葡政府頒授功績勳章(Medalha de Valor)。

海事博物館內設多層展區,設計帶有郵輪甲板的影子。
海事博物館內設多層展區,設計帶有郵輪甲板的影子。

作者介紹

呂澤強

生於澳門,畢業於葡萄牙里斯本建築學院,其後於法國巴黎夏約高等設計研究中心進修,為首位取得法國文化遺產建築師資格的華人建築師。澳門科技大學設計學博士(文化遺產保護專業)。

文:呂澤強    圖:賓尼

 


訂閱新聞局Telegram政府新聞頻道:https://t.me/macaogcs,即時接收最新消息。
訂閱頻道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Facebook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Facebook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官方微信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官方微信
澳門政府資訊
澳門特區發佈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政府新聞頻道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政府新聞頻道
已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