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建設局 構建無障礙系統便民出行
澳門雜誌
150期
  • 行人隧道北廣場

  • 環松山步行系統是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由於高士德及新口岸區人口稠密,過去,市民要往返兩區都須繞山而行或乘搭車輛,為此,特區政府經過多年籌備,終於在今年落成松山行人隧道,為市民創建了舒適的步行環境。 —— 林煒浩

  • 松山行人隧道將高士德及新口岸兩區的步行距離,由過去的1,100米縮短至400米,步行全程約需3至4分鐘。

  • 行政長官賀一誠於「環松山步行系統」啟用前,在行政法務司司長張永春和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等官員陪同下,視察了系統主體工程的狀況。

  • 林煒浩表示,完善步行系統的主要目的,是希望鼓勵市民綠色出行。

  • 隧道圍升降機

  • 焯公亭步行系統

  • 氹仔基馬拉斯大馬路空中走廊

  • 黑沙環三角花園行人天橋

  • 潘小姐

  • 李先生

未能播放Youtube視頻
行人隧道北廣場
行人隧道北廣場

近年,澳門特區政府持續透過建立步行網絡,串連不同街道及主要道路,又增設升降機等無障礙設施、美化及提升步行環境和周邊配套,鼓勵市民「安步當車」。為了方便市民往來新口岸及高士德一帶,「環松山步行系統」於10月1日正式啟用,連同早前完成的其他步行系統,把兩區之間的距離拉近,為市民帶來更便捷的出行體驗。

 

短片

完善各區步行設施 帶動市民綠色出行

 

縮短兩區步行時間

為改善及優化居民的出行環境,構建綠色無障礙步行空間,特區政府於2012年公佈「山邊街美化及新口岸和松山行人通道計劃」,以美化和開通山邊道路、於隧道圍行人隧道出口處增設升降機。2016年,於白頭馬路焯公亭展開「焯公亭步行系統」,連接新口岸、松山健康徑和東望洋斜巷。該系統利用行人天橋及升降機等把各出入口連接起來,再添加無障礙設施,方便市民從新口岸步行至松山、仁伯爵綜合醫院和中區一帶。隨後,再於2020年招標興建「環松山步行系統」,連接高士德和新口岸、水塘、外港之間的步行路線。

公共建設局局長林煒浩介紹:「環松山步行系統」是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由於高士德及新口岸區人口稠密,過去,市民要往返兩區都須繞山而行或乘搭車輛,為此,特區政府經過多年籌備,終於在今年落成松山行人隧道,為市民創建了舒適的步行環境。『環松山步行系統』開放後,立即成為熱門『打卡』熱點,不論是成人、小朋友或旅客,都紛紛前來拍照留念。」

環松山步行系統是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由於高士德及新口岸區人口稠密,過去,市民要往返兩區都須繞山而行或乘搭車輛,為此,特區政府經過多年籌備,終於在今年落成松山行人隧道,為市民創建了舒適的步行環境。       —— 林煒浩
環松山步行系統是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由於高士德及新口岸區人口稠密,過去,市民要往返兩區都須繞山而行或乘搭車輛,為此,特區政府經過多年籌備,終於在今年落成松山行人隧道,為市民創建了舒適的步行環境。 —— 林煒浩

松山行人隧道早於2016年開始籌備工作,特區政府就綜合意見,完成「環松山步行系統建設工程」研究,顧問報告認為該工程具可行性,並於2020年4月公開招標,同年11月動工興建,造價2億多元。整個工程包括:打通松山行車隧道旁的山體興建一條行人隧道,接駁二龍喉公園一帶至羅理基博士大馬路,配合南北廣場、無障礙設施如垂直升降機、多組行人天橋,讓兩區市民可以更快捷徒步前往松山健康徑、水塘休憩區,以至水塘馬路一帶。

「構建步行系統的主要目的,是希望鼓勵市民綠色出行。」松山行人隧道將原先繞行松山步行距離,由約1,100米縮短至約400米。林煒浩強調,「環松山步行系統」是經過多方溝通後不斷修改方案而成。行人隧道內的設施完善,如設有5組自動步行系統、前往松山健康徑的升降機塔樓,加上南北走向呈自然通風,隧道內的高度和寬度都非常恰當,亦增添了一些澳門歷史城區的文化遺產元素,讓隧道美化不少。

松山行人隧道將高士德及新口岸兩區的步行距離,由過去的1,100米縮短至400米,步行全程約需3至4分鐘。
松山行人隧道將高士德及新口岸兩區的步行距離,由過去的1,100米縮短至400米,步行全程約需3至4分鐘。

 

減少施工對周邊影響

「環松山步行系統」工程的最長施工期,在招標時定為800個工作天,但在承建商和各方的努力下,最後以500多個工作天完成工程。林煒浩說,面對施工期及預算內完成整個項目,各方都要迎接挑戰。「由於松山行人隧道位置較近民居,為免對居民造成不必要影響,所以只在日間施工。為把完工時間掌握在可控範圍內,承建商須根據工程進展,隨時作出調整。例如在開挖隧道時發現時間不足,經各方商議,最終改為南北洞口同時開挖,才能在限時內完成工程。」

林煒浩指出,隧道兩端都是主幹道,也有較多民居,加上需要謹慎處理松山山體,在施工期間,特區政府與承建商進行多次溝通及協調,制訂多項相應措施,包括安裝隔音屏障減低施工噪音外溢;選擇在凌晨時分安裝較輕巧的預製天橋,減低對車道的交通壓力,還有針對山體樹木進行保育等,目標都是為着「環松山步行系統」能更好地發揮作用,讓市民獲得良好的使用體驗。

松山行人隧道北端洞口位置本來是二龍喉公園環境資訊中心,因應隧道工程須拆卸及平整場地,林煒浩透露,下一階段將爭取在明年內,於北廣場增添一個出入二龍喉公園的大門,讓市民多一個選擇進入公園使用遊樂設施及參觀,亦可沿山邊石級步行上松山健康徑。

行政長官賀一誠於「環松山步行系統」啟用前,在行政法務司司長張永春和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等官員陪同下,視察了系統主體工程的狀況。
行政長官賀一誠於「環松山步行系統」啟用前,在行政法務司司長張永春和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等官員陪同下,視察了系統主體工程的狀況。

 

未來陸路政策方向

特區政府除了建設新的步行系統,近年亦積極改善行人過路環境,以達到「錦上添花」的效果。林煒浩以去年展開的黑沙環三角花園行人天橋優化工程為例,公共建設局為使用多年的行人天橋三個落腳點加裝了升降機,並翻新行人天橋的飾面及頂棚等設施,為市民提供無障礙過路條件。

隨着氹仔新建樓宇增加,人口上升,特區政府亦開始了優化離島社區的交通設施項目,為區內居民提供無障礙及安全的人車分隔步行條件。如起點設置於氹仔湖畔大廈的行人天橋,市民沿步行系統便能到達龍環葡韻、氹仔舊城區一帶及望德聖母灣大馬路。為優化小潭山瞭望台周邊公共空間,特區政府亦特設了觀景台及周邊觀景設施步行系統,讓市民可輕易前往該處,眺望橫琴十字門水道及澳門半島南端的景色。而基馬拉斯大馬路空中走廊,透過馬路中央以行人天橋和空中走廊方式,橫跨多條主要街道,並連接至輕軌氹仔線運動場站。

林煒浩指出,澳門是一個人口密集的城市,特區政府有計劃逐步優化不同區域的行人設施,「東北區人口稠密,交通繁忙,需要有更多照顧及關注。」他透露,公共建設局現正積極研究在慕拉士及林茂塘興建空中走廊的條件,而新城A區的建設,是未來澳門城市發展的重點,在交通方面,將透過行人及行車天橋,與澳門半島緊密連接。「我們會積極與相關部門溝通,不斷優化計劃,以配合特區政府《澳門陸路整體交通運輸政策》。」

林煒浩表示,完善步行系統的主要目的,是希望鼓勵市民綠色出行。
林煒浩表示,完善步行系統的主要目的,是希望鼓勵市民綠色出行。

 

近年新建及優化步行設施

隧道圍升降機
隧道圍升降機
焯公亭步行系統
焯公亭步行系統
氹仔基馬拉斯大馬路空中走廊
氹仔基馬拉斯大馬路空中走廊
黑沙環三角花園行人天橋
黑沙環三角花園行人天橋

 

市民心聲

潘小姐:方便市民綠色出行

潘小姐
潘小姐

下午時分的松山行人隧道,有不少市民帶着寵物來往。潘女士說,以往到水塘遛狗都要開車,「對於小型犬隻來說,從高士德繞行到水塘一帶,路程較長,未必能夠撐得住。現在行人隧道啟用,就可以步行前往,方便了一眾毛孩家長。」

 

李先生:無障礙設施使用率高

李先生
李先生

帶同孫兒前往健康徑的李先生認為,行人隧道裡環境舒適,開通後的確方便了兩區市民,使用率比預期好。不便搭巴士的人士,可以通過隧道來往兩區,他亦觀察到不少殘疾人士使用升降機前往健康徑,無障礙設施對他們實在大有好處。「現時接孫兒放學便不需要繞遠路了,亦方便帶小朋友到松山『放電』。」  

他又指出,世遺主題區的牆身裝飾,能加強推廣澳門作為世遺城市的特點。

 

文:鄧穎莊  圖:宋楚珊、市政署

 


訂閱新聞局Telegram政府新聞頻道:https://t.me/macaogcs,即時接收最新消息。
訂閱頻道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Facebook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Facebook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官方微信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官方微信
澳門政府資訊
澳門特區發佈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政府新聞頻道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政府新聞頻道
已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