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文解說漫畫 傳揚中國神話
澳門雜誌
144期
  • 為確保漫畫細節忠於傳說,鄭寧人(左)不時會與黃天俊討論漫畫細節,反覆修改,務求經得起考究。

  • 透過知識型漫畫傳承及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獲得「家長放心、老師安心、孩子開心」的評價。 —— 黃天俊

  • 黃天俊表示,為使漫畫達至最佳效果,不論是嫦娥的形象,還是院子裡的籬笆,都經過了多次修改。

  • 中葡雙語教學暨培訓中心組織了基於神話故事的中葡雙語比賽,令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增強三語能力。

  • 中心已出版了《嫦娥奔月》、《女媧補天》及《精衛填海》3本漫畫。

  • 我們希望將中華古老傳說故事的趣味、智慧和文化精神,通過漫畫等形式在澳門推廣開來。 ­ —— 鄭寧人

  • 鄭觀應公立學校學生,根據漫畫書的內容,現場演繹《嫦娥奔月》的故事。

未能播放Youtube視頻
為確保漫畫細節忠於傳說,鄭寧人(左)不時會與黃天俊討論漫畫細節,反覆修改,務求經得起考究。
為確保漫畫細節忠於傳說,鄭寧人(左)不時會與黃天俊討論漫畫細節,反覆修改,務求經得起考究。

漫畫題材豐富多樣,既可消閒娛樂,亦能傳揚中國歷史文化。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與中葡雙語教學暨培訓中心共同修訂及出版的《中國歷史文化系列漫畫叢書》,利用漫畫作為載體,通過中、英、葡三種文字,以趣味性的方式講述中國傳統神話故事,加深澳門及葡語系國家青少年對中國文化的瞭解。

中心已出版了《嫦娥奔月》、《女媧補天》及《精衛填海》3本漫畫。
中心已出版了《嫦娥奔月》、《女媧補天》及《精衛填海》3本漫畫。

 

漫畫講文史受歡迎

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下簡稱「中心」)於2017年成立,旨在加強中國歷史文化研究,向澳門社會――特別是澳門青少年推廣中國歷史文化,促進中國歷史文化在葡萄牙語國家、地區的傳播與影響,提高澳門及國際社會對中國歷史文化的認知與理解。

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副主任鄭寧人博士表示,中心一直都有與澳門的教育機構及中小學合作,為澳門的人文社科教育發展作貢獻。隨着中國人民教育出版社和澳門特區政府教育及青年發展局合編的中國歷史教科書在澳門面世,澳門的英文小學、葡文小學亦嘗試把中國歷史文化融入教學課程中,可惜一直缺少相對應的教材。為此,中心成立之初已構思出版關於中國歷史文化的漫畫叢書,希望用以配合澳門中小學的中國歷史文化課程。

中葡雙語教學暨培訓中心組織了基於神話故事的中葡雙語比賽,令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增強三語能力。
中葡雙語教學暨培訓中心組織了基於神話故事的中葡雙語比賽,令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增強三語能力。

2018年,中心先後出版了中、葡兩文的《嫦娥奔月》和《女媧補天》兩本兒童讀物。出版後,總結了中小學校的建議,認為在翻譯及語言表達方面可以更加通俗易懂,於是在2020年,中心聯同中葡雙語教學暨培訓中心重新審視及修訂了這兩本兒童讀物,在中、葡文的基礎上,加入英文解說,並推出《精衛填海》故事。

為擴大閱讀群體,漫畫除了以中、英、葡三種文字作解說之外,另附有普通話拼音,且每張漫畫都配有一句相應的解說詞,用詞精闢,簡單易懂,助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增強三文能力。

這三本漫畫,已免費派發到澳門70餘間中小學和圖書館,得到不少學生及學校的正面評價。另外,中葡雙語教學暨培訓中心早前到鄭觀應公立學校展開一系列活動,除推廣這三本漫畫,還通過演繹書中故事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並組織基於神話故事的中葡雙語比賽。

鄭觀應公立學校學生,根據漫畫書的內容,現場演繹《嫦娥奔月》的故事。
鄭觀應公立學校學生,根據漫畫書的內容,現場演繹《嫦娥奔月》的故事。

借神話故事傳遞真善美

鄭寧人解釋,選用《嫦娥奔月》、《女媧補天》及《精衛填海》這幾個神話故事,是因為它們都包涵着中華民族的真、善、美精神。希望透過一個個神奇玄幻的神話故事,激發學生的想像力,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他透露,中心正在籌備出版《神農嘗百草》的故事,已經進行到排版校對的階段,相信很快就會與廣大中小學生見面,未來亦會繼續出版更多關於中國傳統文化的漫畫書。

「在出版《中國歷史文化系列漫畫叢書》的過程中,我們是摸着石頭過河。澳門大學一直鼓勵學術成果要走出象牙塔,從文化認同和文化輸出的角度出發,我們希望將中華古老傳說故事的趣味、智慧和文化精神,在澳門推廣,通過這套漫畫,加強澳門學生身為華夏兒女的身份認同感,同時引起他們學習葡語的興趣。另外,考慮到英文或葡文學校,在課程規劃上,或許缺少了中國傳統的神話傳說、歷史故事等相關內容,於是希望通過這些翻譯版本,讓葡語系國家或其他地區的兒童能夠認識中國的傳統文化。」鄭寧人說。

我們希望將中華古老傳說故事的趣味、智慧和文化精神,通過漫畫等形式在澳門推廣開來。    ­     —— 鄭寧人
我們希望將中華古老傳說故事的趣味、智慧和文化精神,通過漫畫等形式在澳門推廣開來。 ­ —— 鄭寧人

知識型漫畫讓歷史「活」起來

資深漫畫家黃天俊是澳門大學校友,受邀參與出版《中國歷史文化系列漫畫叢書》,他自然是十分樂意。他認為,雖然現今的漫畫市場已過了全盛時期,但近年澳門仍有不少漫畫出版,銷售較成功的都有一個特色,就是屬於知識型,且帶有教育意義。這類「知識+漫畫」形態的出版物,由於可傳承及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多獲得「家長放心、老師安心、孩子開心」的評價。

曾出版《漫畫澳門系列叢書》、《華夏小靈精家國情懷繪本叢書》的黃天俊,本身對澳門歷史有相當研究,很懂得運用漫畫提升故事、典故的趣味性。此次負責《中國歷史文化系列漫畫叢書》的繪製漫畫工作,他坦言,要讓漫畫更引人入勝,吸引讀者目光,箇中壓力不輕。

「繪製神話故事中的人物服飾、周圍環境等都要參考很多資料,每個細節都要經得起歷史考究。」黃天俊以《神農嘗百草》的故事為例說,神農氏炎帝嘗百草的故事出自《山海經》,相傳神農氏長相怪異,擁有牛的頭和人的身子。在設計人物造形時,如何讓小朋友易於接受神農氏「牛頭人身」的漫畫形象,黃天俊與鄭寧人就有過多次討論。細緻到神農氏頭上的牛角,身上的衣服,臉上的鬍鬚,手中拿着的「斷腸草」等,都經過了反覆推敲。

透過知識型漫畫傳承及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獲得「家長放心、老師安心、孩子開心」的評價。            —— 黃天俊
透過知識型漫畫傳承及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獲得「家長放心、老師安心、孩子開心」的評價。 —— 黃天俊

相傳,神農氏為防百姓誤食毒草而亡,親自嘗遍百草,最終因為嘗試「斷腸草」無法解毒而犧牲了生命。在創作「斷腸草」時,黃天俊參考了不少資料和文獻,最終才畫出這種聽來已讓人聞名喪膽的植物。

黃天俊說,圖像對小朋友的吸引力比較強,加上漫畫特殊的誇張效果,往往會使得他們愛不釋手。漫畫和繪本等圖文結合的出版物,除了需要配合家長的引導及解釋,亦有賴小朋友主動發揮想像力,才能產生加乘效果,真正體會到閱讀的樂與趣。為了符合中小學生的閱讀習慣,每一個《中國歷史文化系列漫畫叢書》的神話故事,都設計成30版內容,每一幀畫面就是故事中一個獨立的分鏡頭,精心的設計及有趣的內容,令它獲得了亞太動漫大獎2018(註)最佳教育漫畫及最佳繪本獎。

黃天俊表示,中國歷史文化中有很多值得繪畫的題材,上至三皇五帝,下至天文地理、諸子百家、神話故事、人物軼事,希望中心能繼續把這些中華傳統文化弘揚和發展開來,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黃天俊表示,為使漫畫達至最佳效果,不論是嫦娥的形象,還是院子裡的籬笆,都經過了多次修改。
黃天俊表示,為使漫畫達至最佳效果,不論是嫦娥的形象,還是院子裡的籬笆,都經過了多次修改。

相關鏈接

網上閱讀

《中國歷史文化系列漫畫叢書》

https://cchc.fah.um.edu.mo/comics/

 

註:亞太動漫大獎由中國內地、香港、澳門、台灣、馬來西亞5地動漫行業組織舉辦,旨在增強亞太地區動漫從業人員交流,打破地域隔閡,創造泛亞太地區動漫文化百家爭鳴,鼓勵原創。

 

文:黃桂蘭  圖:故渺

 


訂閱新聞局Telegram政府新聞頻道:https://t.me/macaogcs,即時接收最新消息。
訂閱頻道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Facebook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Facebook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官方微信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官方微信
澳門政府資訊
澳門特區發佈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政府新聞頻道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政府新聞頻道
已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