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不朽之路》与葡文读者一同认识李白
澳门杂志
148期
  • 我希望能呈现一部尽可能接近李白诗句、坦率地挖掘诗人生活中,与诗句相关方面的作品。 —— 施伟贤

  • 为增添葡文读者对唐代的认识,书内特别加入多幅古诗古画。

  • 李白的唐诗会以中葡双语显示,并加入背景、语境等葡文解释。

  • 施伟贤表示,此书试图重现昔日唐代独特的情节,与读者一同探寻诗人李白的生活。

  • 要与一般读者一同体会一首诗的意义,必须将诗作置于其背景下去阅读,不仅是在历史和地理的层面,更重要的是诗人当时身处的环境、感受和思想,究竟是甚么促使作者写作......

未能播放Youtube视频
我希望能呈现一部尽可能接近李白诗句、坦率地挖掘诗人生活中,与诗句相关方面的作品。       ——  施伟贤
我希望能呈现一部尽可能接近李白诗句、坦率地挖掘诗人生活中,与诗句相关方面的作品。 —— 施伟贤

《李白──不朽之路》(葡文版)结合了中国着名诗人李白的生平和作品,希望藉此为中文和葡文两个文学世界的连系多牵一线。

 

重现李白的诗意

施伟贤(Antonio da Amada Izidro)的著作《李白──不朽之路》于今年3月在澳门出版,当中选译了李白的一些重要诗歌,配合所选的诗歌,叙述了这位中国古代诗人的生平。他认为,将更多中国的诗歌作品翻译成葡萄牙语出版,有助于培养葡文读者对中国诗歌的兴趣。

施伟贤在接受《澳门》杂志采访时表示,从事各种外语翻译的华人数量非常多,因此,中文的读者可以接触到大量的外文作品,但直至目前,将中国文学作品,尤其诗歌翻译成葡萄牙语出版的渠道仍然有限。

他构思这本译作是以一般读者为对象,而不是学术性的著作,因此,更重视重现所选译诗歌的语境,「要与一般读者一同体会一首诗的意义,必须将诗作置于其背景下去阅读,不仅是在历史和地理的层面,更重要的是诗人当时身处的环境、感受和思想,究竟是甚么促使作者写作?要表达的也许是个人的志业;退隐山林的愿望、友谊和惜别、历史名胜与战争的感叹、自然之美与人生的短暂……」  

「这本书试图重现李白诗中那些独特的情节,与读者一同感受和融入诗人李白的生活。」他希望能呈现一部「尽可能接近李白诗句、坦率地挖掘诗人生活中与诗句相关方面的作品」。

为增添葡文读者对唐代的认识,书内特别加入多幅古诗古画。
为增添葡文读者对唐代的认识,书内特别加入多幅古诗古画。

 

力臻「语言美」

施伟贤翻译此作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首先,选定要翻译的诗歌,然后搜集相关的资料,包括历史和背景;第二阶段以「逐字逐句直译,逐句表达」的方式翻译诗篇,选取好要加入的相关材料。第三阶段,在不失原意的前提下,以葡文重写所有内容。他形容这个阶段,是根据搜集到的资料和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试着感受诗人的情感,然后以接近葡文诗歌的方式重写一次。搜集和选辑好材料后,翻译的工作大概花了一年时间。

施伟贤指出,翻译工作追求信、达、雅。把古文诗歌翻译为葡文的挑战,在于兼顾意义上的传真,以及文字、韵律上的美感:「每一个民族的语言,在运用的过程中,透过作者的个人风格都能显示出美感,是『语言美』,也是翻译工作最困难的部份。举个例子,要用文字准确地描述出玫瑰花的香味,你说可能吗?但古往今来,却有不少文学家用独特而充满色彩的文字,描写出心目中的甜美花香。中国旧体诗的美感,很多时在于借景抒情,除了要准确掌握作者在诗中所用的字词,还要注意揣摩作者落笔时的情感、内心世界、作者所表达的意思,然后在这个框架内翻译成目标语文,既不能违背作者的意思,也要尽量给读者在阅读时感受到『语言美』。」

李白的唐诗会以中葡双语显示,并加入背景、语境等葡文解释。
李白的唐诗会以中葡双语显示,并加入背景、语境等葡文解释。

 

带读者踏上诗仙足迹

被问及为何会选择李白的诗作为撰写第一本作品的内容,施伟贤表示,在芸芸唐代诗人之中,他认为李白是最具传奇色彩,作品也是最有影响力的一位。「他的生平跌宕起伏,笔下的题材非常丰富:有充满神秘色彩的神话,有浪漫的田园风光,时而豪放,时而伤感,充满原创性和独特的个性。」

李白在少年时代就离开故乡踏上漫游之路,「江行几千里,海月十五圆」,到过渝州、长安、成都、南阳、随州等地方,盘点不尽。虽然当时他所见的景物,至今已经历千多年的变化,但一些名山大川依然矗立,不少地方留下了他的足迹,当中一些地方更为纪念他而修建了博物馆,收藏了丰富的文物和资料。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施伟贤亦到了其中几个重要的地方,亲身感受诗人笔下的气象。

「为这本译作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我对李白的认识又再加深了一些,虽然远不足以说真正理解李白的精神气韵,但将他生平的故事和诗歌对照阅读,对他在作品表达的情感又多了一重体会。」施伟贤说:「希望一些对中国诗歌有兴趣的葡文读者,也可以在这本著作中找到同样的乐趣。」

施伟贤表示,此书试图重现昔日唐代独特的情节,与读者一同探寻诗人李白的生活。
施伟贤表示,此书试图重现昔日唐代独特的情节,与读者一同探寻诗人李白的生活。

 

中葡诗人的气概

李白在中国诗坛的地位,可能会让葡文读者联想起贾梅士,两者之间有无相近的地方?施伟贤指出,两人的坎坷经历的确可以相提并论,两人都在早年已表现出文学的才华,都曾获君王赏识而出仕,也曾被放逐;两人都游历四方,晚年也经历国家盛极而衰的环境。在文学史上,两人对本国的文学发展都有重大的影响,然而,在创作道路上两者有很大的不同。贾梅士创作的众多作品中,以史诗《葡国魂》最为闻名,歌颂葡萄牙十六世纪透过航海事业建立帝国的荣耀;李白传世的诗,更多的是游历各地期间,借山川景物抒怀寄意,细述人生历炼的浪漫诗歌。

施伟贤举例:李白失意仕途,晚年再经历安史之乱,自知大限将至而写的《临路歌》,虽然叹息「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却也自信「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而眼见国家战败而被吞并,贾梅士在重病中给朋友写的信,表达了对国家败亡的哀伤:「最后,我的生命将尽,人们会看到我是如此热爱我的国家:我不仅满足于死在故里,更乐于和她同往。」(Enfim acabarei a vida e verao todos que fui tao afeicoado a minha Patria que nao so me contentei de morrer nela, mas com ela)

在书中,施伟贤最喜欢的是「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这一段形容诗人在一个幻影缤纷的梦境中惊醒,触目所及就只有身边的枕席,顿悉世间一切繁华享乐,都不过梦境一场。李白仕途遭受挫折写出多首「记梦诗」、「游仙诗」,施伟贤比较喜欢诗人借梦境和现实之间的对比,表达出对人生的失意和深沉的感慨。

施伟贤退休前任职新闻局,曾担任主管及顾问翻译等不同的职务,对新闻和公文的翻译工作经验丰富。他忆述,多年前一次为访澳的葡萄牙总统担任翻译,过程中接触到一些中文诗句的翻译,让他对中文诗词产生兴趣。离开工作岗位后,偶然还会替朋友做一些翻译的工作,但主要翻译的内容大多数是事务性质,他形容,退休后偶尔干一些跟本行有关的事,有助维持脑筋灵活,渐渐,也就唤醒了埋藏在心里十多年前的愿望:接受诗仙李白的挑战。

要与一般读者一同体会一首诗的意义,必须将诗作置于其背景下去阅读,不仅是在历史和地理的层面,更重要的是诗人当时身处的环境、感受和思想,究竟是甚么促使作者写作......
要与一般读者一同体会一首诗的意义,必须将诗作置于其背景下去阅读,不仅是在历史和地理的层面,更重要的是诗人当时身处的环境、感受和思想,究竟是甚么促使作者写作......

 

文:平岗  图:宋楚珊

 


订阅新闻局Telegram政府新闻频道:https://t.me/macaogcs,即时接收最新消息。
订阅频道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局 Facebook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局 Facebook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局 官方微信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局 官方微信
澳门政府资讯
澳门特区发布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局 政府新闻频道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局 政府新闻频道
已复制连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