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乐庇总督大桥的特色
澳门杂志
147期
  • 嘉乐庇总督大桥的特色

  • 大桥最高点在涨潮时距离水面约为27至34米

  • 大桥设计图则

  • 大桥以柱组支撑,每组以两根柱组成,中间有多组X型的梁连接。

  • 大桥设计图则

  • 嘉乐庇大桥曾是世界最长的跨海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桥

未能播放Youtube视频
嘉乐庇总督大桥的特色
嘉乐庇总督大桥的特色

细看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徽,除了可以见到5星、莲花和海面,在莲花与海面之间,还有一座现代建筑物的形象,今期文章要介绍的,就是那座首次连接澳门与氹仔的跨海大桥。

 

建桥促进离岛发展

位于现今亚马喇前地与氹仔小潭山观景台之间的嘉乐庇总督大桥,是首座连接澳门与氹仔两地的跨海大桥,自建成通车,一直是连接澳门半岛与氹仔路环的重要交通设施。

在建造该座大桥之前,来往澳门、氹仔与路环之间全靠船只渡海,当时的小轮从内港的码头出发,因应潮汐变化,差不多一个小时才能到达位于氹仔炮台旁边的氹仔码头,要往路环,需要更长时间,始到达船人街与荔枝碗之间的路环码头。  

以这样的交通连系,氹仔与路环的经济与社会很难得到发展,而且,氹仔与路环加起来的面积,占当时澳门总面积的三分之二,但除了村落与农地,只有很少的工业,包括酒厂、爆竹厂及当时新落成的纺织厂,而渔村风貌与天然海滩也是发展旅游的资源,但这些发展都因交通落后而被阻碍。

至于氹仔与路环,从1947年开始,在氹仔的两个岛(大氹及小氹)之间围堤填海建造一条新的道路,连接氹仔炮台至氹仔村,全长1,420米,以方便氹仔的交通,该道路后来成为今日的柯维纳马路。在1960年代,氹仔与路环之间围堤建造连贯公路以连接两个岛屿,并于1968年5月26日启用,该公路后来发展成为现今的路氹「金光大道」。

大桥最高点在涨潮时距离水面约为27至34米
大桥最高点在涨潮时距离水面约为27至34米

 

何贤率本地商人承建

自20世纪中期,澳葡政府一直有在路环建造港口(深水港)及在氹仔鸡颈填海建造飞机场(国际机场)的构想,目的是减少澳门对香港的依赖,加强来自国际的旅游往来,但如果没有连接澳门半岛与氹仔的陆路交通,上面提到的构想及设施都难以落实及发挥作用。

建造澳门与氹仔跨海大桥的构想,终于在当时第三期繁荣计划(葡萄牙推行的10年发展计划)中得到批准,建造工程费一千四百八十多万澳门元,工程期最多990天。

当然,这个计划并不是没有受到质疑,葡萄牙方面的报章就有质疑该工程对澳门经济发展的成效。澳葡政府在利宵学校展示了大桥的计划及设计图则,以让澳门社会瞭解,得到中葡文报纸的报道与社会不同人士的支持,认为大桥建成之后可带给澳门重大的发展机会,亦是澳门经济与社会迈向未来的里程碑。

就大桥的建造工程,澳葡政府收到澳门本地的两份投标书。最终由何贤先生联同吴福及黄族强等商人组成的工程公司取得判给承建,并于1970年1月31日举行了工程委托仪式。同年6月动工,工程共分5期兴建。1974年10月5日正式开幕,名为「嘉乐庇总督大桥」。

跨海大桥的设计由葡萄牙里斯本技术大学高级技术学院教授贾多素(Edgar António de Mesquita Cardoso)工程师负责,他最初提出了两个方案:第一个方案大桥由外港西基(现今总统酒店对面位置)以直线向海伸出去;另一方案则由亚马喇前地作起点。澳葡政府最后选了后者的位置。

大桥全长约3,450米,包括填土引桥、架空引桥、大桥身等部份。整个大桥身采用钢筋混凝土不间断的结构,其中孔距73米连同两侧25米的一节,支撑的肱杆臂架采用预应力混凝土制成。大桥身的斜度为百分之五,最高点在涨潮时距离水面约为27至34米,以预留船只的通行空间,当中73米与两侧25米三段的拱形为抛物线,相等于1,700米半径的曲线形。

桥面结构的横切面,由四条高度不一的主梁作骨骼,用横梁连结,主梁为预制件,搬运至现场装嵌。中央桥孔的主柱因要求承受更大的压力,较其他柱组巨大。架空引桥构造大致与大桥身相同,但孔距仅18米,较小的船仍可通过。

整个设计满足了现代道路交通的要求,坡度顺滑,容许大小船只通行,技术上较容易施工及节省金钱,造型也美观独特,线条简约秀丽,像一条跨海的长虹,澳门建筑界称之为「建筑学的艺术品」,文化界则评选为「澳门八景」。

大桥设计图则
大桥设计图则
大桥以柱组支撑,每组以两根柱组成,中间有多组X型的梁连接。
大桥以柱组支撑,每组以两根柱组成,中间有多组X型的梁连接。

 

设计独特世界第一

嘉乐庇总督大桥最独特之处在于其现代造型。要瞭解其特别之处,先简单看看桥梁设计的发展。

不论东方或西方,古代桥梁主要以石或木作为材料(有时也会用砖),桥面以柱或拱支撑,亦有设计较复杂的桁架或柱梁架结构承托。18世纪尤其进入工业时代,铁作为建桥材料在西方流行,也出现专门设计桥梁的工程师,桥的结构以金属桁架(三角形结构)结合拱或柱组成,以克服大跨度的需求。20世纪的跨海大桥,都以钢结构的吊桥形式设计,需要在桥跨度大处(通常在中间)的两端建造高的桥塔,这样的桥,桥面离海面较高。

嘉乐庇大桥是钢筋混凝土建造,没有采用传统的拱或桁架,也没有采用现代吊桥的设计,而是以柱组支撑,每组以两根柱组成,中间有多组X型的梁连接,视觉上产生通透轻盈及带几何造型的现代感,而桥面横切面的比例给人很薄的感觉,加上桥中央是最高点,整条桥好像画在海面的线条,因而有人觉得像龙或舞龙,也有人觉得像彩虹,因为整体感觉很轻巧。

笔者认为,相对于其他跨海桥,嘉乐庇大桥具有很强的现代感,异于历史上的惯常造型,因而独一无二。当时,澳门还没有建筑跨海桥梁的经验,贾多素工程师团队与澳门本地承建团队,克服了工程技术条件的限制,完成这项国际顶尖工程。而在工程史上,大桥落成时,还曾是世界最长的跨海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桥。

1970年6月18日澳督嘉乐庇在奠基仪式中预言:这座大桥将会成为一个未来的标志……这个未来的基础就是中葡传统性的团结。

确实,大桥后来成为澳门特别行政区区徽的组成部份,彰显了澳门作为桥梁的角色,在历史、文化与经贸上连繋着中国与葡语国家。

大桥设计图则
大桥设计图则
嘉乐庇大桥曾是世界最长的跨海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桥
嘉乐庇大桥曾是世界最长的跨海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桥

 

作者介绍

吕泽强

生于澳门,毕业于葡萄牙里斯本建筑学院,其后于法国巴黎夏约高等设计研究中心进修,为首位取得法国文化遗产建筑师资格的华人建筑师。澳门科技大学设计学博士(文化遗产保护专业)。

 

文:吕泽强   图:吕泽强、宾尼

 


订阅新闻局Telegram政府新闻频道:https://t.me/macaogcs,即时接收最新消息。
订阅频道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局 Facebook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局 Facebook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局 官方微信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局 官方微信
澳门政府资讯
澳门特区发布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局 政府新闻频道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局 政府新闻频道
已复制连结